“岁月如流,人生如梦,回首往昔,方觉诸多遗憾。”
50岁后才发现,部分60后和70后,在努力沦为社会的“底层人”。
一、小农意识,计较琐事,局限发展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格局和眼界决定人的发展高度。
部分60后和70后,小农意识像无形枷锁,束缚他们脚步。
在农村,有人太关注眼前琐事。
比如为几分地边界和邻里吵,为几毛钱差价在集市争很久。
他们把大量时间精力花在这些小事上,忽略了广阔发展空间和机遇。
像知乎网友分享,他父亲是60后,勤劳朴实,但总纠结家里一亩三分地,不舍得花钱投资新农业技术,也不愿外出打工或创业。
结果,时代发展,邻居通过引进新技术和开展副业富裕了,他家还在贫困线上。
这种小农意识,让他们突破不了固有思维,局限在小圈子,难实现大价值。
别人追求更高发展,他们为小事计较,只能在社会底层徘徊。
二、格局狭隘,顾虑太多,错过机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部分格局狭隘的60后和70后,机会在眼前,也常因顾虑错失。
微博上有个故事,一位70后大哥,90年代初有机会去沿海城市做外贸。
但他担心生活不习惯,怕生意失败没面子,又顾虑家里老人孩子,最终放弃。
勇敢迈出第一步的人,经历初期艰难后站稳脚跟,实现财富积累和人生跨越。
一个人格局狭隘,被顾虑牵绊,就没法果断决策,抓不住稍纵即逝的机遇。
他们害怕改变和失败,宁愿守着眼前安稳,不敢尝试未知。
时间长了,只能看别人成功,自己原地踏步,被社会淘汰。
三、观念守旧,依赖养儿防老,缺乏理财规划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60后和70后依赖养儿防老,缺现代理财规划意识。
现实中有不少例子。
比如一对60后夫妻,把希望全寄托在儿子身上,辛苦一辈子,给儿子买房娶妻。
他们没为晚年做财务储备,也没买养老保险或理财投资。
儿子成家后,压力大,给不了他们足够经济支持。
这时,他们发现晚年生活困难。
相比之下,有现代理财观念的同龄人,年轻时就规划财务,通过储蓄、投资为晚年积累财富。
他们减轻子女负担,能过舒适有尊严的晚年。
这种观念守旧,让部分60后和70后面对晚年很艰难,在社会底层挣扎。
创优咖情感寄语: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部分60后和70后,或许人生旅途走了弯路,但及时觉醒、改变观念,仍有机会摆脱困境。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希望每个人都勇敢面对生活挑战,不断学习进步,让人生更精彩。
希望大家都能过上理想生活,有感触的朋友,可以留言和加关注,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