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新书《图解传统服饰搭配》已上线,请多支持
之前评论区有人说想听我聊聊杨幂的“褶衣”,但其实挺多汉服博主都聊了,似乎从我涉足汉服开始,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只要有明星穿汉服,不管是穿全套还是搞混搭,不管是遵从当时的汉服服制还是出现了有汉服圈比较忌讳的点,大家的反应却始终未变。只要没穿“左衽”、非公开满族籍,其余似乎都是按照名气给态度。当时在评论区看到这条消息后,我分别上小红书和微信里搜了一下相关帖子,果不其然,感觉自己以后失业了简直可以留个胡子去算命。但看着看着,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反诈思维训练案例。因为整件事里,古代服饰-汉服-褶衣-杨幂等之间的关系,仿佛让我看到很多年前传统养生-张悟本-绿豆-卫视节目之间的链条联系,看似环环背书,实则缺乏有力的科学论证。
1
明星款,就是文物款吗?
明星款,就是文物款吗?——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答案是清晰的,甚至很多人还会自动生产出一些辩词,如“是参考”“是仿造”“有设计”“有加工”等等,但这一切的否认与辩护恰恰指向了曾经的他们轻信过、维护过、传播过的答案另一面。
就如同,你问一个即将受骗的人,天上会掉馅儿饼吗,馅儿饼怎么就偏砸你头上了?但在这个问题提出之前,他们也是真听真信。而且,这里还有一个特别好玩的现实,这类问题越是在更广泛的人群面前暴露,答案便更走向理性,如果只是在同阵营中的人群里流转,反而会走向类似信仰的维护与求同。
回过头来看杨幂的这件衣服,全网找不出一张正面的可以完全展示服饰的照片,并且我找到的照片里杨幂都有意用手遮掩一件衣服的开襟部分,仿佛跟这个衣服很“不熟”。
(杨幂穿着该服装照片,网络图片)
如果说杨幂的照片只算“路透”,本来就不是专门的买家秀,展示不到服饰全貌很正常,虽然除了粉丝都知道流量明星在活动现场的照片都是他们人设营销的一部分。但有意思的是,商家的某宝商品详情页竟然也没有一张平铺图,模特展示的商品图也是类似写真的拍法,没有三视图,甚至因为特殊的取景或裁剪,连常规人物摄影的全身照或半身照都找不出来。
(使用插件抓取的该商品页所有图片)
那这件商品源自于文物的说法来自哪里呢?哦,是商家在详情页自己用文字说的,这效力堪比周四收到始皇帝短信要我V他50吃开封菜。并且,商品详情页出现的文物图,也是整个页面里唯一的服装平铺图了,并且放在尺码表下方一般应该放商品正视图的地方。这一切似乎都在指向售卖的商品平铺和文物是相同或类似的,但它们之间是如何相同或类似的商家却没有给出任何解答。
(商品页涉及“文物”相关内容截图)
这个证明题商家没做,似乎也没我们吃瓜群众做证明题的条件,而我也舍不得花钱去买这个衣服,但也不是没得做,因为线索在上面的截图里还是露出来了。可能有人疑惑,上面的截图里商家也没提到太多信息,怎么就露出线索了呢?有也只有尺寸吧,但就是尺寸暴露的!
在截图里,商家自称“版型参考了”文物,“是复原的大放量”,尺码表给出的尺寸分别为S码衣长68、通袖长171,M码衣长71、通袖长176(商家制表不严格,没给单位,应该是厘米),但这件文物本身多大呢?丝博给出过两个数据,因为这件文物经过修复,所以不知道是什么导致的偏差,分别是衣长79厘米、通袖长178厘米,以及衣长72厘米、通袖长192厘米。
《天衣有缝 中国古代纺织品保护修复论文集》中数据为“通袖长192cm,衣长72厘米”
《越地藏珍 浙江馆藏文物大典》给出数据为“衣长79厘米”“袖长178厘米”
但不论哪个数据都比商家的商品尺码要大,如此一来,商家所谓“复原的大放量”从何而来呢?又是哪种“版型参考”文物的方式能做到搞不清楚原件尺寸呢?我很疑惑,希望解答。
而且这个线索本身也不难破解,只要不是纯粉丝,但凡有汉服消费习惯的人都不会觉得最大码仅做到平铺胸围62的是最大码,这个数字就算摆到时装体系里都不敢贸然自称“大放量”“非常宽松”。
2
仿文物,就能仿文化吗?
而商家觉得“宽松”并且商品图也拍出宽松效果的原因之一,是把这件前襟略交叉的浅交领穿成了对襟乃至开襟的效果,硬生生冗余出来的所谓“放量”。这便是要谈的另一个问题,即便这件服饰有一定程度地参考文物,但在穿着使用上也和文物没有任何关系了。
可能会有“明白人”迫不及待发言了,表示这就是“日常款”“时装款”“混搭款”。且不说这既要又要的各头沾光的吃相,简直是拿一块布又要南下吃咖喱又要上山当袈裟,只说这款服饰在汉服的“日常款”“时装款”“混搭款”体系中也是错位的,因为它在商家页面里所呈现的是汉服对襟衫类(如褙子)的穿着方式和混搭方式。
该商品模特展示照(左)与褙子类汉服商品图对比
而为了能趋同这类汉服,这个商家在这件商品上做出了许多与文物款背离的设置,如前面提到的交领穿成开衫,褙子类汉服是不做系带的,而这件商品的原件是有两对系带,也特意舍而不系,其他搭配也仿造这类汉服。
有意思的是,在商家那头没看到的系带穿法反而在杨幂穿着该服装照片里看到了。而在商家模特照里,甚至都看不清楚到底是不是做了两对系带,但这么显性的仿文物特征商家显然是轻松达成了,似乎只是从设计和拍摄看有一些避开展示的意图。而从杨幂的照片以及其他买家在商品评价反馈的照片也可以看出,穿着者也不知道该怎么使用两对系带,似乎只是文物这样子、商家也就这样子,仅此而已。
(杨幂穿着该服装照片,网络图片)
商品页为数不多可以看到两对系带的照片,
但依然看起来很“隐蔽”。
文物原件上有红、褐两对系带,
按照《天衣有缝》所述,修复前“缺两根系带”。
对襟衫类汉服一般还可以将裙子扎到衣服外面,形成类似襦裙的穿着效果,在该商家的模特展示图中也有示范,并将这种穿法作为“产品细节”与“传统形制”并提,对于不明就里的人来说,商家表达似乎就在指向这种穿法便是文物的穿法。
将对襟开衫(左)搭配成对襟襦裙
该商家的模特图中同样示范了这两种穿法
很明显,虽然商家打出的文物牌与他实操的牌是两张不同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在此之前没有汉服商家这么仿造这件文物呢?因为文物被断代为“北朝”(该文物来源为“征集”),在早期汉服理论里是不算汉服的,自然也就没有汉服商家去仿造了(至于现在怎么算,看汉服kol怎么掐)。所以,也就不存在一些媒体所谓“杨幂带火小众XX”的说法,因为这个商品“小众”是因为它在此之前不算得汉服。
而汉服商家的实操所参照的对襟衫类汉服在汉服的“日常款”“时装款”“混搭款”体系里一直是很“大众”的,前几年火过的“飞机袖”便属于这类。从设计角度上来说,“飞机袖”提供了宽松款但小袖口的文物依据,而这件北朝绞缬绢衣提供的是喇叭式宽袖口的文物依据。注意,都是商家在制作商品时需要文物为设计所做的一些特征背书,但实际上在文化审美上、在实用功效上是否还是参照文物来就不一定了。
“飞机袖”同样可以有开衫与扎在裙內两种穿法,
从视觉效果看特征差异主要在袖型袖口。
从商业行为来看,本质就是将已经被市场所验证过但显露疲态的热销款,重新包装出一个新概念出来进行营销售卖。比如单衣外套叫休闲薄外套,到了夏季就是防晒衣;等防晒衣滥大街了,就说自己的是“冰皮衣”、“面膜衣”。只不过大多数服饰的新概念炒作都是从科技研发、从穿着体验出发,而到了汉服领域、娱乐板块则更偏爱文化属性。
杜撰名词、炒作概念的营销方式屡见不鲜,
而对于有一部分人来说也是吃了一堑又一堑。
但偏偏是这点最值得玩味,追捧虚假科技的往往不懂科技,文化也是如此。就拿这件商品来说吧,商家几乎没做任何与文物之间关系的证明题,但买家信了、粉丝吹了,却没有任何一方去追究到底对不对,哪怕最表层全是疑点。
3
传播文化,还是传播茧房回音?
如果说买家没有能力、粉丝天生蒙蔽,那么看似最喜欢解读的汉服kol在干什么呢?我见过最有意思的是,在教大家怎么念“褶衣”的“褶”字(那篇解释得乱七八糟的,建议查阅张玉安《“袴褶”音义简释》,“褶”作为上衣解释时念“袭”;或看水壶的《》)。但最关键的问题难道不是,谁说这件文物是“褶衣”了?
从头到尾,只有汉服圈管这件文物叫“褶衣”。甚至于,早几年的汉服圈也不管它叫“褶衣”,而是叫“衫”,是这几年汉服圈kol为了彰显自己的“学术”而用一条少于50字微博重新“考证”出来的名字。而它在一般文物图录、学术论文里一般被称作“绞缬绢衣”,“绞缬”是它的工艺(见《》),“绢”是它的面料,而丝博在官网、学术出版物、专业文章里则主张它属于“襦”。
丝博微博及官网文章都明确提及这件绢衣“属于当时流行的襦”
“褶”“衫”“襦”的确在一些特定阶段里古人也常有混淆,但这是建立在它们各有原来的特征形貌之上,否则就不需要分开不同的名称(可参见水壶的这三篇文章《》《》《》)。而服饰是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也是互相影响,这是它们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混淆的原因。并且我们现在所说的“褶”所处背景的南北朝时代,本身便对峙割据,尽管服饰流行会互相影响,但名称却不一定互认,这就好比许多汉服设计吸收了20世纪后期的流行元素但依然会坚称自己这个是文物款一样。用网络小说用语来说就是,身体是诚实的,嘴巴却很抗拒。
汉服体系中这种看似依托文物、参照文物,实际上属于圈内kol发微博下“旨”定名且与学术观点南辕北辙的现象比比皆是。这让我想起一些靠百度寻医问药且深信不疑的人,人如果依赖于网络快餐知识,自然也就要接受到“快餐”带来的反噬(不过随着一些学术研究照抄网帖的投诉屡有上演,说不得以后能看到“反哺”)。
如果大家哪怕去看一眼这件文物的相关资料,也会发现商家所谓的“版型公开”剪裁图细致程度还不如论文里的图。前面提到了,这件文物的来源是征集,而丝博对它进行了修复,2009年出版的《天衣有缝》中就有裁剪图。
(出自《天衣有缝 中国古代纺织品保护修复论文集》)
该文物修复前的样子
2018年又有一篇关于这件文物的复制文章,给出了更详细的尺寸与面料排版。
(出自《北朝时期绞缬女绢衣的研究与复制》)
如果真的想复原这件文物,应该早就获得这些信息了,并且相关的纸样在某宝上也是公开售卖的(还根据汉服市场变化分新版、旧版),各个尺寸都有,包括童装尺码。但很多事情就像一些爱豆舞台,一般人在意的是舞台效果好不好、歌舞水平高不高,而粉丝在意的只是giegie多努力多辛苦、番位在第几。
对于这件文物的仿制,搭配形态多参照北朝陶俑或壁画,如很多人cos过的北魏杨机墓牵手女俑(此墓中还有一种穿法,在牵手俑走红之前也被参考过),以及徐州北朝女立俑等。
北魏杨机墓出土陶俑
徐州茅村内华北朝墓出土女立俑
但不管哪一种穿法,显然都不是目前商家给出的两种穿法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何杨幂的穿法和这件衣服显得那么“不熟”,商家给的穿法并不那么适合这件服饰是一部分原因。而从路透看杨幂的搭配也十分“古装”,就像是古装剧组转场时女演员拎着“古装”走路的样子,这里又可以反向证明另一些真“古装”造型名为古装内核其实很现代。
(杨幂穿着该服装照片,网络图片)
(杨幂《密逃》古装录制路透,网络图片)
2011年的时候率性堂水壶也做过这件衣服,以下是一些尝试性搭配,看看大家脑海里能浮现哪些文物形象?
2011年的仿制与搭配
然而,话要分两头说,就跟前面举例的爱豆舞台一样,买家和粉丝真的需要我前面的四千字吗?粉丝需要的是自己喜欢的艺人参与了文化传播的骄傲感,就跟许多艺人参演了古装剧以后粉丝总是忙不迭地出来说这部剧弘扬了昆曲、传播了牡丹一样。并且粉丝的参与成本很低,比如这件在我看来杨幂穿着效果都不怎么样的衣服售价不到一百(不过类似的对襟开衫价位也就是几十块)。汉服买家需要的是名人背书,给自己的消费行为增添一些附加价值,就像这件衣服商家给出的每一种穿法都是让它更主流,一种是更现代化,一种是更汉服化,所以大家的态度才总是按名气给态度。反过来,杨幂也需要这些,那些影视剧也需要这些。这条环环背书的内娱文化链条,只有我们显得格格不入。
本文完
作者 | 春梅狐狸
* 最近的文章 *
(点击封面图片可跳转至文章页面)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笔者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图解传统服饰搭配》,请多支持
如果喜欢 ❤ 记得关注
(小红书搜索“大尾巴阅读室”可解锁更多碎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