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很合理。
南海海槽大地震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日本就有相关机构对这个地震发出预测和预警。
原因嘛,自然是因为南海海槽地震真的是个会随时爆发的“火药桶”。
南海海槽位于日本东海岸,与本州南部海岸线平行。东端为金须濑附近的海槽狭窄部分,西端为九州-帕劳海脊的北端。沿岸有静冈,高知,大阪,和歌山等多个主要城市。
南海海槽是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边界的俯冲带。两个板块在这里发生推挤,产生了很多大型的逆冲断层。这种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个板块造成的断层,会产生破坏力巨大的逆冲型地震。
由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作用明显,南海海槽地震构造特别活跃。根据历史统计,南海海槽每间隔100~150年就会发生一次8.0级以上的地震。
南海海槽不仅地震活跃,震级高,还有地震叠加的风险。
南海海槽可分为东海,东南海和南海三个部分。也可以划分为A区(土佐盆地)、B区(室户盆地)、C区(熊野盆地)、D区(远州盆地)和E区(骏河湾)。在历史上,东海地震、东南海地震、南海地震常常联动发生。
最近的两次地震是1944 年发生在纪伊半岛东南部的东南海地震( M 7.9,Mw 8.2)和1946年发生在纪伊半岛南部的南海地震( M 8.0 ,Mw 8.4) 。这两次地震间隔只有2年,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
如果三次地震同时发生,那造成的损失就会非常巨大。新闻中提到的“或造成30万人死亡”,就是三次地震同时发生的情况。
模拟结果显示,如果东海地震、东南海地震、南海地震3个地震同时发生,或这3个地震以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时间差连续发生,海浪就会在土佐湾西部和东海沿岸的一些小范围内重叠,达到近10米的高度。特别是在靠近滨冈核电站的御前崎附近,海浪高度可能比同时发生风暴时高出一倍以上,达到11米。
除此之外,在靠近海岸线的区域,还可能产生连锁地震。震级甚至能达到9级。这种情况下,造成的海啸将是三重连锁地震的1.5~2倍。也就是海啸可以高达15米。这种惊人的高度,日本沿海将遭受灭顶之灾。
这种预测可并非空穴来风,危言耸听,而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在历史记录中,公元1707年的宝永地震、公元1361年的昌平地震和公元684年的白凤地震。都很可能是三重地震叠加的超级巨震,震级都在8~9级之间。
还有考古证据表明,大分县佐伯市的真子龙神池,在距今3300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8层海啸堆积物,这是超大规模海啸才能导致的。高知县土佐市蟹池湖发现的海啸沉积物也表明,在2000年前这里曾发生过里氏9级以上的大地震。
地质学家们根据历史上地震震中的分布,地震频率的研究,以及对南海海槽的地质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2025年后,30年内发生8~9级地震的概率高达80%。可以说,我们基本都能赶上这波地震了。
对于地震,我们目前只能做出预测,建立预警系统,尽可能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但想要避免地震,完全不可能。尤其是像南海海槽这样的巨型活跃地震带,发生地震是板上钉钉无法避免的事。
日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必然是片多灾多难的土地。《日本沉没》这样的电视剧,可并非杞人忧天,无病呻吟,而是日本人对于自己危险处境的一种本能恐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