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车难求、转手即赚数万的小米YU7,如今在二手车市场上价格暴跌,让囤积居奇的黄牛们损失惨重。
小米YU7在6月底发布时,创下3分钟突破20万订单,18小时锁单超24万辆的惊人纪录,热度超过上一年的SU7。
在小米SU7上已经尝到甜头的黄牛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纷纷下场。闲鱼上高价转让订单的黄牛大有人在,将Max版订单炒到1.7万-2万元,标准版也有数千元的溢价。
不止炒订单,二手车也可以炒。北京花乡二手车市场有着真实的交易记录:一位二手车销售48小时内卖掉了3台YU7,最高溢价2.8万元。买家也说得很直白,多花两万五可以提前十个月提车,划算。
当年传统4S店加价提车被人深恶痛绝,却仍然有许多用户不惜加价买车。没想到新能源车时代,在黄牛们的齐心协力下,又重现了这种经典名场面。
行业内部还流传一份黄牛利润清单:某车商上月收购5台标准版YU7,除原价32.99万元外另付1.8万“加急费”,借助新能源补贴政策再获2万元补助。转手时以36.5万挂牌,单台净利润达3.31万。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在小米YU7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然而不到三个月,市场行情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9月的二手车市场上,YU7标准版车商报价较指导价低1.2万元,曾经稳赚不赔的黄牛们如今欲哭无泪。
三个因素让黄牛们的如意算盘落空。小米汽车产能的快速提升是导致YU7二手车价格下跌的关键因素之一。
打击黄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交付周期长达一年,哪怕小米对自己的粉丝们再有信心,也不敢确保用户不会移情别恋。
北京基地连夜加班,二期工厂新增的自动化生产线将装配速度提升了30%。从7月底开始,标准版交付周期从57周缩短至43周。8月小米二期工厂投产后,YU7交付1.6万台成中大型SUV销量冠军。到9月,标准版已经可以大批量交付,二手车行情应声崩盘。
小米官方APP还推出了“闪电通道”,用户放弃选装配置可节省60天等待时间,这直击黄牛依靠选装溢价套利的盈利模式。随着产能提升,市场供需关系逐渐平衡,黄牛的炒作空间被大幅压缩。
汽车流通协会7月发布的报告指出两个关键数据:当前愿意加价5%抢购YU7的消费者比例不足12%;二手交易平台新增挂牌量较上月下降38%。这些变化趋势与去年SU7的二手车行情走势高度重合。
其次是竞争对手们比之前预想的更能打。李斌孤注一掷将乐道L90六座版Pro价格定到了26.58万,比25万多的YU7标准版配置更丰富,还可以通过BaaS电池租赁方案将价格下探到17.98万。
乐道L90也确实获得了成功,分流了部分有兴趣买中大型纯电SUV的消费者。随后推出的蔚来ES8也因为放低了价位而变得火爆,蔚来已经官宣延长全国门店的闭店时间,来满足用户的看车和试驾需求。
理想i8没能一炮打响,但后面还藏着一个价格更低的i6蓄势待发。理想在纯电领域虽然没有在增程领域那么强的统治力,但其产品定义的能力不可忽视。
也是更重的是,工信部拟推新规的预期效应开始显现。
7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释放关键信号:工信部拟推出“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禁止转为二手车”的政策。矛头直指零公里二手车灰色产业链。这一政策旨在从源头遏制“零公里二手车”乱象,防止套利行为。
新车登记半年禁售令进入政策研讨阶段,这把悬在车市上空的监管利剑,精准指向了小米YU7二手车的交易现场。
有二手车商在收到消息后,立马就开始调整收车策略:“现在只敢接两周内能转手的单子,再压资金新规下来就全砸手里了。”虽然新政是否落地,何时落地都还没有明确,但二手车市场已经风声鹤唳。
税务部门也已开始核查二手车高价交易的完税情况。一系列监管措施的出台,让黄牛和二手车商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压力如果继续加大,或许就会出现恐慌性抛售。
一句话总结:
汽车不是炒作标的,真买不到的话,咱看看别家不行吗?(文/优视汽车 老炮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