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东部沿海,山东在国家战略中承担着“率先发展”的使命;作为中国经济第一方阵的一员,山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肩负着胡锦涛总书记“继续走在前列”的期望。完成国家使命,实现总书记期望,是山东对国家的担当。十年间,全省生产总值2002年跃上1万亿元台阶,2011年跃上4万亿元台阶,跻身全国前三,总量接近全国十分之一。 十年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的7615元,跃升到2011年的22792元。尤为令人欣喜的是,困扰多年的城乡居民收入跑不赢GDP、农民收入跑不赢城镇居民收入的局面,近年来在山东一举扭转,山东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在去年开始高于GDP增速,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增幅。担当之中写传奇。十年来,山东经济不仅体量在变大,为稳定全国发展大局作出贡献,“体格”更在变强,为优化全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作出了贡献。
回顾十年发展路,国内资源、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成本越来越高,对发展的瓶颈约束越来越紧;在国际上,以往以低技术、低成本占领市场的部分“中国制造”,竞争力越来越小,尤其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形势下,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偏重的经济结构,虽给我们带来较大经济总量,但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多……推动发展方式变优,实现经济由大变强,推动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是发展中的中国急需破解的课题。面对国家课题和时代要求,全国掀起了一个万马奔腾主动求强的浪潮。与我们同处东部沿海的邻省江苏,提出“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我们相邻的几个中部省份,也纷纷提出实现“富民强省”。无论是标兵还是追兵,都在求强路上疾走,山东处在一个群强环伺、不强则退的时代。
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正当全省人民致力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之际,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袭来,欧债危机接踵而至,强省战略受到严峻考验。山东的决策者认为,对一个拼搏奋进的大省来说,突如其来的困难,只能是强化发展目标的由头、丰富发展战略的机遇,而丝毫不能削弱战略的实施,丝毫不能阻滞前进的脚步。危机不仅倒逼山东在强省路上“加快走”,更明确了“怎么走”。在抵御危机过程中,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既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又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作为、科学务实”,既是指导山东走出金融危机的基调,更成为强省建设的基调,指导我们取得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又一个成就。在抵御危机过程中,山东提出“一线三点”强省工作思路,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线,坚持高点定位、多点支撑、重点带动。实践证明,“一线三点”思路是一个切合省情的思路,实施这个思路的过程,正是山东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高望处。经济文化强省战略,让山东在求强伊始,就站在了一个高位上,对国家和时代多了一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