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人民币念一个学位是否值得 EMBA毕业生心里最清楚

作者:彭丹丹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12-11-02 11:46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金融时报》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博士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去那些最顶尖的学府接受商科教育,他们也不会问自己到底值不值得。EMBA项目主宰着中国商业教育的市场。”


  50万人民币念一个学位是否值得,EMBA毕业生心里最清楚。根据《2012年EMBA排名》,全球93%的EMBA学生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依旧会念原来的EMBA课程。据统计,EMBA学员毕业3年后的薪资都有所提升:凯洛格-香港科大的毕业生薪资增幅42%,排名第四的清华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EMBA增幅57%,排名第七的中欧国际EMBA增幅74%,沃顿学员的上升幅度是60%。


  而且,近七成EMBA学员的学费全部或部分由雇主负担。这难免会造成一些企业老总抱有一种“不读白不读”的态度。


  英雄莫问出处,很多EMBA学员未必接受过良好的本科教育,而EMBA教育成了他们学历镀金的最好方式。胡润在一开始做富人榜的时候,许多富人不愿透露自己的学历。如今,这些人往往名片上也印着“EMBA”的头衔,就好像老外喜欢印上“博士”一样。某位在长江商学院毕业的女性高管,当年是以大专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身份进入职场的。EMBA考核也可能形同虚设,有些企业老总平时让秘书去听课写作业或考试,实在过不了就以企业捐赠学校的方式来换取文凭。


  其次,EMBA也是结交人脉的一条捷径。坊间流传这么一句话:“上大学看学校、考研究生看导师、读EMBA看同学。”中欧EMBA主任陈杰平表示,中欧EMBA不是“富人俱乐部”,而是“商界领袖的思想健身房”和“事业加油站”,他们和大学中学同学聚会讨论的是过去,而和EMBA同学聚会谈论的是现在和未来。


  EMBA班也给某些人有机可乘。2008年,上海某高校和国外合办的EMBA班上,50名学员(全班共54人)在毕业后合伙成立了一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年后却被其中的一名贵州籍房产商赵某骗走数千万元,他的代价只是当初交了20多万EMBA学费,进而认识一大批有钱人。因为出现了骗局,学校曾下发通知,提醒学员在交往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即便如此,念EMBA的中国人还是趋之若鹜,因为它已成为中国商界的一种“风尚”,没有这样的头衔,你可能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据陈杰平透露,中欧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每年都有人想要通关系进来。“我们每年有1600-1700名符合报名条件的人,不录取就可能得罪了他。所以我经常对他们说,‘你不能怪我们,只能怪你的同学太优秀’。我们70%的学生是企业总裁或高管。”


  除了薪资增加和人脉积累,在如今的EMBA学员看来,课堂的收获是不能完全用金钱衡量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亚太中文EMBA市场招生经理牛毅菲向《新民周刊》透露:“读EMBA班首先可以提升自己,同时通过班级校友平台可能让学员更全面地看待和认识自己的企业。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在撰写毕业论文阶段会为每位EMBA学生配备一位或多位教授结合企业情况,指导他们完成实战性论文的撰写。此过程堪比咨询公司的智囊团为企业诊断把脉。”


  陈杰平强调,EMBA学习收获的指标之一,是看他避免了多少错误的决定。“EMBA学员在企业的决策往往几百万甚至上亿,避免一个错误的决定就能挽回很大一笔损失。更何况,能交50万学费的人,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他并不是那么在乎价格高低。”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彭丹丹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