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保险行业压力最大的无疑是代理人、最痛苦的无疑是精算师,最着急的人无疑是监管层。保险代理人的压力来源于越发难于增长的保费规模,精算师的痛苦在于业绩与计提风险的两难抉择,而最着急的保监会在三季度,则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保险企业增加投资灵活性。
但是这些负面情绪并不能在短期内帮助保险行业走出困境,当业绩下滑、保费难增、代理人难招、投资遇阻等问题一同袭来时,偿付能力充足自然会预警。2012年是保险业不折不扣的寒冬,上市险企的业绩大不如前,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业绩同比分别下滑55.6%、55.3%。新华人寿的情况略好,同比微增2.42%。中国平安得益于银行业务的带动,业绩同比增长10.42%。
巨大的业绩落差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是巨额的计提影响了上市险企的利润。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人寿2012年前三季度累计计提减值290亿元;中国太保前三季度累计资产计提41.75亿元;新华保险计提47.69亿元,中国平安计提80.83亿元。四家放在一起,累计计提超450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平安“靓丽”的报表也是因为其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浮亏计提比例较少所致,虽然中国平安已披露的财报令人振奋,但埋下的隐患同样令人担忧。而新华保险存在着与中国平安一样的风险,只是浮亏相对较小,计提压力相对较少。
如果中国平安也效仿中国人寿进行充分计提,将剩余的80-90浮亏抹平,可想而知,上市险企将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在巨额计提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国保险企业投资收益不佳的无奈。四家在A股上市的险企在解释巨额计提时,无意例外地提到了投资收益不佳的问题。
从2012年中报来看,中国太保上半年的总投资收益率为3.9%,中国平安为3.7%,中国人寿为2.83%,新华保险为1.8%。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总投资收率的披露口径不同,不可简单类比。但相比各自以往投资收益,普遍要逊色一些。
从2012年中期报告来看,权益类资产比重从低到高依次是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其中中国平安在配置权益类产品时最大胆。阴云接踵而至。三季度遭遇股债双杀,中国平安吞下苦果,同样其他公司也不好过。从三季度各家公司积极基金资产计提减值来看,三季度的各家投资收益可能都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