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干旱持续了近一个世纪 尘封了玛雅的命运

作者:刘静 分类:娱乐 时间:2012-11-15 09:50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美国《科学》杂志11月9日刊登的报告是由一个国际专家组共同完成的。他们从距离玛雅遗址1.5公里处的伯利兹城一个洞穴的石笋层取样,作化学和矿物分析,“复原”这一地区过去2000多年气候变迁状况。

  洞穴石笋由石灰水持续滴落逐渐形成,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矿物,而洞穴滴水是雨水通过石灰岩从地表渗透下来的,必然经过土壤层。由于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活动,土壤中的空气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一方面,土壤二氧化碳的多少受温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土壤二氧化碳的多少又能决定岩石被溶解的多少:二氧化碳含量高,水的酸度就大,被溶蚀的石灰岩就多,沉积到洞里的物质也就多;反之,二氧化碳含量低,水的酸度就小,所溶蚀的石灰岩就少,当然沉积到洞里的物质也就少。因此,水不但是运输物质的载体,而且也是传递信号的媒介。在从地表向地下传递的过程中,水流不但带有大气温度或降水变化的信号,而且还加入了许多地质、土壤环境变化的信号。当水最后到达洞里,从滴水沉积出来的石笋也就成了一个环境气候变化的记录器,可以揭示降水趋势。


  这个专家组的成员之一、英国达勒姆大学学者詹姆斯·巴尔迪尼说:“玛雅文明兴衰是一个成熟文明没能成功适应气候变化的例证。”


  巴尔迪尼以书面方式作出解释,即一段时期高降雨量提高玛雅农业系统产量,人口激增,资源过度开采。气候随后逐渐干旱、资源耗尽,引发政治动荡和战争。“从1020年开始,干旱持续近一个世纪,尘封了玛雅的命运。”


  在此之前,曾经有很多科学家提出过气候变化(大干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但都没有得到证实。因为先前就有气候变化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推断,每每“因为气候记录中时间的不确定性”而触发争议。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刘静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