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等名人都曾是北大的旁听生

作者:刘静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12-11-28 09:45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数年前,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学宣布限制校外人员随便进校参观,不久,又开始限制非北大学生在北大教室内旁听。至此,一贯以开放著称的北京大学将大门死死关闭,里面全剩下了国内的高考精英们。在北京大学的领导者们看来,也许普通人难以一瞻北大容颜,就能使得北大更神秘一些;也许更神秘一些,就意味着更神圣一些;也许更神圣一些,就意味着更牛×一些;也许更牛×一些,就意味着明年能进世界大学前列了。无论是否如此,我们可以看见的是,北大悠久而光荣的旁听传统,就像“撒在干土上的小便”,很快就要消失不见了!


  以后,当阳光明媚地照进北大校园的时候,北大的学生们就要持证上课了。教学楼前站立的神情冷漠的保安们,随时准备去驱赶那些想浑水摸鱼的家伙了。只是,有几个已经逝去了的先生可能会大呼侥幸了:幸好我生得早,要不然,嘿嘿……这几位已经逝去的先生,他们实在太有名了,他们至今还被北大捧为宝,只是,他们可未必买北大的账,因为当时他们可是旁听生。 毛泽东(1893—1976)实在不用过多介绍,中国人都知道,地球人不知道他老人家的也不多。他先后两次来北大旁听,第一次是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第二次是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两次旁听,对毛泽东的影响颇大,甚至毛泽东在这里收获了他与杨开慧的爱情。


    沈从文(1902-1988)亦不用过多介绍,念完高中的同学肯定都知道,不知道的以后完全不必再谈中国的文学了。1922年夏天,二十岁的沈从文脱下军装,风尘仆仆从湘西跑到北京,住酉西会馆,后来搬进银闸胡同,到北京大学做了旁听生。这位文学天才原来没念过中学,念小学时也是天天逃课,要不是这时候在北大“补课”,真难以想象他后来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大家。瞿秋白(1899-1935)现代著名作家、记者和编辑,当然,还是早期中共的领导人之一,甚至在1927年7月一度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学都有巨大贡献。1917年,该同志曾在北大旁听。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刘静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