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巧翻译 可口可乐曾叫“蝌蝌啃蜡”

作者:刘静 分类:文化 时间:2012-11-29 11:26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上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已在上海生产,一开始翻译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中文名字,叫“蝌蝌啃蜡”。由于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这种饮料在当时的销售情况自然很差。于是,可口可乐公司公开登报,用350英镑的奖金悬赏征求译名。当时身在英国的著名作家、书画家和翻译家蒋彝从《泰晤士报》得知消息后,为此琢磨了一个晚上,最后以译名“可口可乐”击败其他所有对手,获得了奖金。有人认为仅凭此译名,蒋彝就可以流芳百世。


  与“可口可乐”译得同样神妙,也同样闻名的译名,要推英语能力考试“托福”(TOEFL)了,而它的译者是著名英语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张福垲。1964年,托福进入台湾,一开始翻译成了一个令人生厌的中文名字,叫“拖夫”。后来张福垲将它译为“托福”,它音义俱有,而且一语“多关”,含有吉祥祝福之意。其实,不管是托谁的福,学子们希望的就是顺利通过考试。中国内地开放后,留美学生剧增,人人都知道“托福”了。


  另外“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也是一个神妙的译名——能考上哈佛,谁不笑得像个弥勒佛?据说它是由美国传教士裨治文翻译而来的。辛亥革命后,这所美国最早的大学就人尽皆知了。


  凡是上网的人,谁不知道“www”(全称“World Wide Web”)的重要作用?要输入网址,首先得打出这三个字母来。它曾经被译为“环球网”、“世域网”、“环球信息网”、“超媒体环球信息网”等,最后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定译为“万维网”。这个近乎完美的术语译名妙就妙在传意、传形、更传神,真是神来之笔!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刘静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