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求职4个月被拒30次 花万元整容

作者:彭丹丹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12-12-07 15:47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男生曾凡花费上万元整容,他认为“变脸”后可扫除一切求职障碍。同时,随机调查45家招聘单位,仅10家单位在招聘宣传栏上,明确提出“请应聘者提供素颜登记照”、“随简历附上近期生活照”或“形象好、气质佳者优先”。其他35家企业,均未将外貌要求写入招聘条件,多数企业自认为不是“外貌协会”。于此一度引起了“整容过度”的大讨论,甚至对研究生美容是否理性的质疑。


现在看来,如果面临因面部扭曲,30次被拒之门外的大学生这样的尴尬,可能谁也无法说“能力远比相貌重要”的淡定,也肯定难以发出“相貌不过浮云”的感慨,更不会对研究生也美容感到难以接受。在一个“以貌取人”的社会里,理论与现实总是反向而行,我们看到的是,美貌也是一种资本,且能在社会中通行无阻。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卖肾也要美容”的悲情。研究生美容的传奇的背后,其实是对“被拒30次”的无比担忧。对于求职者来说,任何一种不确定性因素,都可能成为致命性的伤害。


任何一种个体行为,往往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迎合,以及需求的一种满足。在个人无法改变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就只能改变自己。美容热方兴未艾,关键在于肤浅的社会标准下,“以貌取人”比“实际能力”更加重要。职场上需要的是“五官端正”,婚姻登记的要求是“形象较好”,心灵美也好,能力强也罢,那些都不过是在形象之后。有了好的相貌才有了行走于世的敲门砖。只是,当一个人无法成为“美容”幸运者之后,又如何来保护其自尊的需求呢?30次被拒的大学生,又靠什么去敲开职场的大门呢?


“美在心灵”这是一个人说人懂的常识,却成不了通行的社会的规则,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哀。那些因为相貌不佳的人,长期生活在自卑中,那些因为相貌天生有缺陷的人,长期找不到工作。事实上,你我的偏见与歧视,就像一把刀子一样,扎得人生痛无比。而把自我的优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或许才是最为可怕的社会病灶,并成了大学生未毕业就“美容”的催化剂。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彭丹丹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