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幼儿园收集证据 谁来拯救幼儿园诚信危机

作者:刘静 分类:教育 时间:2012-12-13 10:57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2岁的儿子在幼儿园受了委屈,为了“搜集证据”,孩子妈妈买了一支录音笔,放在孩子口袋里让他天天带去幼儿班。幼儿园园长说:自己从教20多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其实,让孩子带着录音笔上幼儿班,绝非孤例,网上相关的帖子不少。

 

    幼儿园上演“谍战”情节,严重摧毁了信任的根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缺乏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从而也导致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缺乏信任。在这些问题的背后,藏着一个中国式的问题,这就是当今中国经济的单面发展,非但没有建立一种新型的信任机制,反而其传统根基也受到动摇。就事论事,录音笔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整个社会诚信氛围的营造,乃至于诚信社会的建立。

 

  一般认为,解决诚信道德危机、消除各种道德风险有两大途径: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二者的典型形态,是法律与道德。应该看到,道德具有自发性、持久性和传统性,其约束力和影响力更为深远。法律等正式约束要发挥作用,就必须与一定的伦理规范相容,因为伦理规范比法律更深层。如此看来,要解决诚信道德危机,一方面要强调正规约束,实现真正的法治;另一方面,必须加强非正式约束,注重人们的道德与价值观念导向,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完善。

 

  大量诚信缺失事件的发生,表面上是某些个人或群体的问题,但究其深层原因,在于转型期社会道德秩序上的混乱及道德失范。笔者以为,要化解社会诚信危机,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从制度和管理技术的层面入手,惩治假、丑、恶,净化社会环境。但是,面对道德滑坡和信任缺失,最根本的途径是要借助传统美德,尤其是诚信的力量。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刘静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