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西关大屋多数因解放后变成了职工宿舍、幼儿园、学校或出租屋而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最多外部还能看,内部结构完全遭到破坏。有的甚至从此消失了。以下是保存较好的几座。
耀华大街西关大屋区
文昌北路耀华大街是荔湾区为数不多经过整饰的西关大屋保护区之一。全长100多米。原为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开辟的宝华西关大屋住宅区的一部分。街内房子多为西关大屋门面(趟栊、吊脚门、洋杂木大门)、青砖石脚的二层小洋楼建筑,也有一两间是传统清代单层高、大、深的西关大屋。街西端(耀华大街30号)有一栋漂亮的两层西式洋房,在街上问了几个人及一个从楼内走出的老太太,竟无人知道这房何人所建及建于何时,只看到雕花门柱上写有两行字“大利华批荡,合昌隆建筑”。
泰华楼
多保坊27号“泰华楼”是一处雅致的院落,泰华楼是清代探花李文田探花第的书轩。因此轩原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和汉《西岳华山庙碑》拓本,故取名“泰华楼”。
黄宝间石屋
广州现存3间石屋之一。严格来说,黄宝间石屋不应算西关大屋,因为这栋建于1910年的楼房是彻头彻尾的西洋建筑。
整栋房子由有凸凹花纹的大石头垒砌而成,窗户是西洋式的铸铁花窗,内部灯饰也都为西洋风格,楼前小院内布局属中西结合,最有意思的是墙上两组欧洲人头浮雕,一组3个头像,人物均作大笑状,却又笑得神态各异,非常生动。
黄宝间石屋位于文昌北路敬善里东端,敬善里本身也是一个旧屋较为集中的巷子,巷中的屋子多有趟栊和吊脚门,不过未经修缮,一派没落景象。相比之下,黄宝间石屋因为一直由屋主的后代居住,保护得较好,更显其华贵。
龙津西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
位于荔湾区泮溪酒家南侧,范围东起龙津西路,西至原西关上支涌,北起逢源沙地一巷,南至三连直街。
其中,逢源北街84号为全西式三层小洋楼,是民国初年英商广州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仲的旧居,现为荔湾区博物馆。房内现为出售工艺品的商店,没太多看头,倒是门口园内那株生于假石山上的老榕颇有意思,整个景称作“风云际会”。风云际会旁是一私家码头,旧日,陈廉仲的家人就是从此上船,沿“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荔枝湾,前往珠江边的海角红楼游水,或者就让船漂于水上,吃一碗艇仔粥。可惜旧日风景不再,海角红楼的江水泳池因珠江污染已停用,荔枝湾也成了臭河涌。
逢源北街84号旁边还有一西洋豪宅,非常气派,据说是陈廉仲的哥哥陈廉伯的房子,现为单位家属楼,只可远观,无法入内。逢源北街87号为蒋光鼐先生公馆旧址、市文物保护单位。
逢源北街82号西关民俗博物馆为复原的典型清代西关大屋(部分恢复),此处要收门票5元,虽然房子是新的,但还是值得一看,因为可藉此了解旧西关大屋的布局,另外里面也陈列了不少旧日的工艺品、生活用具及资料图片,其中那块清代“平同积雪”云石画挂屏,还是有些特色的。
另外,逢源大街8号是清代较典型的正间和左右偏间的青砖石脚高檐深宅西关大屋;逢源沙地一巷一带的房子则是民国初期纯西式的洋楼。
十五甫、十六甫西关大屋
宝华路南段两侧的十五甫、十六甫等处也有不少古民居,其中,十六甫东四巷14号为一颇具规模的宅院,现在是幼儿园。十六甫东街15号的华林街老人娱乐室,是一座楼房式的老宅,内部保存得较好。十六甫西四巷内,并排立着几间式样相仿的旧式楼房,一楼大门为传统的“三件套”——吊脚矮门加趟栊再加大门,二楼阳台是满州窗,细部还有雕花,最东面那家大门最好看,吊脚矮门上有精细的雕刻,向门内望,是一排镶彩色玻璃的隔断。
南华西西关大屋群
虽然西关大屋最早出自西关,但现在广州保存最完好的西关大屋却不在西关而在海珠区。其中最集中的是南华西街。这条街的骑楼也非常有特色。目前,南华西街是内控的广州历史文化保护区。
南华西街面积0.4平方公里,有77条自然街巷,其中50%的民居是老房子,10%是清代民居,可以说是广州老房子最集中的地方。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是敬和里20号,距今约有150年历史,房内随处可见做工精细的木雕、图案精湛的花窗以及灰塑,但是很少人有幸亲眼目睹。因为这么多年来,屋主一直拒绝外人进入,保护街坊,只有一次破例让一些领导和专家进去过。
龙导新街大屋群
龙导新街虽然不长,却集中了6座建于150年前的大屋。相对于其他地方,这里的西关大屋内部保护得也非常好。尤其是龙导新街20号,里面的格局都没变,阁楼上的掩窗也完好无损,连二十四孝图都还在。
据说,龙导新街6座大屋的建造人叫苏德。他起初在街口开设“苏德和堂”,经营茶叶生意,鸦片战争后开始发达,于是在46岁决定享受人生,为自己起大屋。除了6间大屋,龙导新街还有一座带花园的西式洋房,占地面积有680平米,是民国初年苏家后人兴建的。苏家的房子后来多卖给了外姓,只剩下一座中式古屋里还住着苏家后人苏英煜。
如何寻找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的大门基本都是“三件头”,但有“三件头”的屋子却不一定是西关大屋。
比如老广州人家住的一种叫“竹筒屋”的民居,大门也是由矮脚吊扇门、趟栊和大木门三件组成,乍一看是很容易和西关大屋混淆,但进去之后就会发现房子和西关大屋的格局完全不同,窄而深,整个房子的宽度仅比大门略宽一点儿,进深却通常在12米以上,这么窄的房子当然不可能有两厢,所以一般将进门的地方作为厅,房间放在中部比厅略窄,留出一条长长的走廊通往房子后部的厕所和厨房,这种房子采光差,所以房间的墙基本用满州窗间隔。
在西关,找到有趟栊门的大屋不难,但通常很难进去,就算进去了,屋内的陈设布局大多已经面目全非,现代化的电器和家具取代了旧日的陈设,有的房子甚至被几家人分割得七零八落,很难看出原来的格局。
攻略
西关大屋多藏身于广州弯弯曲曲的小巷内,而且不是太集中,需要花一两天时间慢慢找、慢慢看,建议首先乘公共汽车在宝华路或乘地铁一号线在长寿路站下车,从此处向南可到十五甫、十六甫一带;向东北可至耀华大街西关大屋群;向西北穿多宝路、逢源路则是龙津西西关大屋群和古董街,多宝路上不少旧房子也颇值得一观。
街上小店和小吃店很多,可以一档档看过去、吃过去,所以逛西关要慢慢地走,走得时间长了,才会有胃口吃更多的东西。看完了西关大屋,吃遍了西关小店,再转回华灯初上的第十甫路、上下九,看一看那些霓虹灯下的广东百年老店和饮食老字号,或者就进去嘬一顿,关于西关的印象才完整和丰满。
除了民俗馆,西关大屋均不要门票,但多数无法进入,要有思想准备,就算是挂了文保单位的牌子,屋主同样可以拒绝你参观,而且广州人对陌生人通常的反应是拒其于千里之外。不过在麻石铺路的小巷内走走感觉也不错,小巷内挺热闹的,常有一群群人当街打牌、下棋、打麻将,这种景象在广州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