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扭转中国的“土豪化”趋势

作者:孟定勇 分类:资讯 时间:2014-01-19 10:49

2013年,一度作为贬义政治话语的“土豪”一词卷土重来,摇身变成带有戏谑和褒义意味兼而有之的网络流行语,引发国内外媒体热议。普通民众的反映是“与土豪做朋友”、“为土豪写诗歌”,甚至是提出“嫁人就要嫁土豪”,知识精英则严厉批评土豪的粗鄙及其背后的社会财富分化。我们到底是应争当土豪,还是争做绅士抑或君子?

出现几个土豪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国家“土豪化”

孟子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任何时代和社会,人群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和差异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当这种分化和差异被夸大和扭曲时,就会变得十分荒诞。土豪一词华丽归来并受到热捧,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且不论在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的当下,土豪的发家致富是否带有黑色收入、灰色收入的“原罪”性质,仅就其奢靡、炫富等粗鄙举止看,就与“富而无骄”、“富而好礼”的传统理念相去甚远,而普通民众热捧土豪,也有违“贫而乐”、“贫而无谄”的传统教导。

当然,也有个别土豪的表现可圈可点,如千方百计为员工购买春节回家车票、发放高额年终奖金等。但总体上,中国土豪的是个物质成功但精神失败的群体。关键是,出现几个土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土豪化”——中国就已出现这种趋势,即国人越来越注重物质满足而忽视精神修养,因而在变得富足的同时,越来越缺少高尚情操和优雅礼仪,甚至是越来越粗鄙和猥琐,变成了美国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所说的“单向度的人”(只有物欲,没有精神)。如,动辄投资数十亿元重建阿房宫、复原泰坦尼克号,赴外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哗甚至乱刻乱画,哄抢翻车货物,漠视跌倒老人,放言收购《纽约时报》……。年前,法国市场调查公司益普索(Ipsos)调查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物质的国家”,71%的中国人表示根据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衡量个人成功,远高于全球34%的水平。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已由一个最有文化、最为优雅的民族,滑落为一个最没文化、最不优雅的民族——令人痛心不已。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土豪化”趋势?意大利社会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Pareto)指出,当时代和社会发生剧烈变动时,总会有旧精英衰退而新精英崛起,而新精英往往因暴富暴贵而缺乏教养、礼仪以及社会责任感,因而显得粗鄙不堪。近百年来,中国先是发生剧烈政治变革,继而又发生深刻经济变革,期间都伴随着对以培养君子为己任的传统文化的“自宫式批判”,新旧精英转换翻天覆地,新精英因缺乏君子传统的熏陶,出现一些粗鄙庸俗的现象——虽不足为怪,但为人诟病,必须尽快纠正。

摈弃英国绅士幻想

回归中国君子传统

“知耻近乎勇”。许多人已意识到中国“土豪化”趋势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采取补救措施。如对土豪(Tuhao)一词有可能入选《牛津英语词典》而感到羞愧,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淑女培训班”和“礼仪培训班”,等等。事实上,早在2006年,来华淘金的英国人爱德华·伯曼(EdwardBurman)就出版《像绅士一样生活》一书,试图用英国的绅士文化指导中国富人生活,一度受到中产阶级的热捧。

但是,要想阻止中国的“土豪化”趋势,学做英国绅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回归中国的君子传统。因为,英国绅士文化的出发点是让“富人更富、贵人更贵”,强调富贵者要在衣装服饰、休闲娱乐、社交礼仪等方面与普通人区别开来。这种传统如横向移植到中国,不仅会水土不服,且会加剧阶层分化和社会对立——难道用刀叉就比用筷子更优雅,打高尔夫就比打乒乓球更高贵?须知,中国君子传统比英国绅士文化更悠久、更精致,且既规范精英,又教化民众,向来是化解社会粗俗之风和暴戾之气的法宝。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理想就是培养君子,中国传统国家建设的目标就是打造“君子国”。同时,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天然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与中国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有很强的亲近感和亲和力——这是恢复和重建君子传统的巨大优势和深厚基础。

君子的含义很广。《论语》一书,共492则,但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平均每5则就要谈到一次君子。比如,就德性看,“君子之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就风范看,“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礼仪看,“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就义利观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总之,君子的内涵和外延很难一言以蔽之,我勉强对其做个总结:君子是儒家所确立的既健全又高尚的理想人格型态,其基本特征是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要有崇高的信仰、高贵的德性、仁爱的精神,以及渊博的知识和优雅的品味。

持之以恒学做“君子人”

坚持不懈打造“君子国”

达到君子人格境界的途径同样也很多,大体可归结为四条:一是要“博学于文”,即读书;二是要“约之以礼”,即明礼;三是要有仁爱之心,即行仁;四是要重义轻利,即淡泊名利。

首先是读书。儒家强调君子要“博学于文”,重视劝导人们读书学习,所以《论语》开篇为《学而》,《荀子》之始即《劝学》,《礼记》则有《学记》,传统民间社会更是以耕读传家和书墨飘香为荣光。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也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沉下身心坚持读书,既能抛却喧嚣和浮华,又能神游万仞,思接八极,打开一个清朗澄明而又丰姿多彩的精神世界,培养自己博雅高尚的品味和格调。作为中国人,首先要阅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因为它们都是往圣先贤生命、生存、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人之高贵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凝练,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孔子认为,深于“六经”即《诗》、《书》、《礼》、《易》、《乐》(已亡佚)、《春秋》,可使人“温柔敦厚而不愚,疏通知远而不诬,广博易良而不奢,洁静精微而不贼,恭俭庄敬而不烦,属辞比事而不乱”。今儒杜维明也认为,“五经”确定了中国人“诗意的、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形而上学的存在方式”。所以,大儒钱穆先生曾说:“不读四书五经,尤其是不读四书,不配做合格的中国人。”合格的中国人都不配,更何况高尚的君子人呢?

其次是明礼。所谓礼,是指调节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规范。古代中国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原因是儒家非常重视礼,强调君子不仅要“博学于文”,更要“约之以礼”,认为“不学礼,无以立”,《礼记》甚至把礼义看作是人的本质性规定,提出“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美国当代学者赫伯特·芬格莱特(HerbertFingarette)也说:“人是一种礼仪的存在。”近代以来,中国悠久精致的礼仪传统破坏殆尽,富起来的人们不仅没有做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且日益滑向粗鄙庸俗无教养的不文明境地,因此亟需本着因革损益的原则,重建中国的礼仪传统。古礼名目繁多,《中庸》就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说法。但实际上,一个人是否文明有礼,看其行为是否符合以下四个原则足矣:一是“主敬”,既敬重他者,又保持自重;二是“礼让”,如曹操所说“让礼一寸,得礼一尺”;三是“诚信”,诚实守信是要道;四是“中庸”,适可而止,过犹不及。这四个原则,每个人都能用心感知和把握,唯知之非难、行之为难,关键在于坚持。当然,在国家层面也要重建祭祀天地、黄帝、孔子、英烈等国家祭典体系,在社会层面更要重建婚丧嫁娶等民间传统礼仪。要之如孔子所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归仁焉。”

第三是行仁。所谓仁,用朱子的话说就是“心之德,爱之理”,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性规定。所以“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中庸》更是直接说“人者,仁也”。仁是儒家最核心的价值观,一个人若不知仁、不求仁、不行仁,则如同禽兽,遑论君子。君子之学,要在行仁,故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仁爱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在一个缺少仁爱精神的社会,没有人能幸免于难,也没有人能幸免于罪——类似老人跌倒无人扶起、幼女饿死无人过问、抢劫犯罪无人心侠仗义等现象,都表明了仁爱精神的缺失。因此,学做君子既要学仁,更要行仁,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还要做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博施济众、泛爱天下。不妨每日三省己身:别人遇到伤痛你给予安抚慰问了吗?别人遇到困难你奉献爱心了吗?别人遇到灾难你援之以手了吗?

最后是淡泊。名利观的实质是义利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财富观。董仲舒说:“天之生人也,使之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儒家从不排斥追求名利富贵,但主张要通过合法、正当、有道义的手段来获取,所以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更重要的是,当义利发生矛盾时,君子必须以义为主、重义轻利,否则不仅会影响自身德性,还会破坏人际关系、危害社会和谐,所以孔子提出:“君子以义为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放于利而行,多怨”。在国家层面,儒家同样主张重义轻利,《大学》上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又说:“德之本业,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如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斤斤于聚财敛财,而不知仗义疏财,徒知以财润身,而不知以德润心,国家也以粗放型模式追求GDP增长,导致崇高的精神生活和君子理想日行日远。试问,如今的富人们,有几位能像刚刚去世的邵逸夫先生那样呢——邵先生或是中国富人中最后的儒商和君子!

无论如何,“土豪化”都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莫大悲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中国人,都要拒绝“土豪化”,学做君子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把中国再造为一个“文化中国”、“礼义之邦”和“君子之国”,让中华文明再度屹立于世界文明之巅。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孟定勇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