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哪儿:6000万留守儿童拷问哪些改革的落地

作者:赵雅敏 分类:资讯 时间:2014-08-23 09:06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一度引发强烈关注。最近又推出了署期特别策划节目《爸爸在哪儿》,将目光瞄准了中国6000万留守儿童,以及他们远在异乡打工的父母们。




“暑假了,我想到您打工的地方看一看”,孩子的心愿让多少观众潸然泪下。在张忍看来,父母不远千里外出打工,理应比家里吃得好住得好,但当他随着栏目组走近爸爸的打工场所,以及他们在城市的所谓的“家”时,张忍“惊呆了”,误会、埋怨烟消云散的同时,心疼与心酸之感却倍增。

更多的感人故事在孩子们和爸爸们之间上演着。永州姑娘唐格利只有11岁便扛起了生活重担,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一辆自行车,而其爸爸在东莞打工却已有三年未回家。唐格利既不舍爸爸远离故土,又很支持爸爸的工作。

还有最新国内新闻《爸爸在哪儿》之《苗家姐妹》、《爱的旅行》、《爱的误会》、《爱的团圆》、《山间男孩》等等篇章,既展示了父子、父女情深,更给我们展示了留守儿童和农民工的强烈社会问题,既令人动容,也令人心酸。在当前社会大变革、大改革的时代,我们有多少人付出了牺牲,还有多少人的权益需要维护。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甚至已经多达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影响,在外打工的爸爸缺乏幸福感,更重要的是情感、精神、教育、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对于未来的影响不可估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改革蓝图,当然没有忘记亿万农民工,而这些农民工的背后,实际上也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

应该说,为了解决这个庞大群体的权益问题,中央已经相继做出了相应的改革部署。一是新型城镇化。二是户籍改革。三是农民工的服务问题。

对这三个方面,中央出台了具体的意见、政策、措施和规划。从出台的内容来看,核心的有几条:一是要以“人”为核心,要紧紧围绕“人”的需求来推进城镇化,来解决农民工的现实问题,而绝不是再以“土地”为核心,推动所谓的土地城镇化,这是一种倒退。二是要积极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核心应该是要解决基本的公共服务问题。比如就业创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基本的公共服务,都需要政府予以提供。三是农民权利的平等问题。户籍改革的进一步推动,应是解决权利平等问题的第一步,值得关注。未来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更要有明确的制度设计,以确保农民工、留守儿童的平等权利,这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

而要实现这些改革任务,一方面是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但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思想认识上的深化,还有一个方面是制度体系上的落实与创新。

如果改革深化到了一定地步,相信在我们国家,“农民工”也好,“留守儿童”也好,都将成为历史的记忆。到那个时候,我们的改革才能真正体现出诚实,真正是落了地。

因此,《爸爸在哪儿》的最大意义,不仅仅在于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更在于让我们思考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更在于思考今天正在推出的改革能否真正落地。这是一个巨大的拷问。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赵雅敏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