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自强不息,是哲学大家张岱年(1909-2004年)得以长寿的强大精神动力。
张岱年小时候爱静,整天躲在屋子里看书和思考问题。由于沉得下心读书,不受外面世界的干扰,小小年纪就有远大的抱负。在读大学期间,他即发表了一些有分量、有影响的论文,在哲学界引起一些著名学者的注意。因此,张岱年刚一毕业,便被清华大学聘为助教,讲授中国哲学大纲和哲学概论,他当年只有24岁。他于1934年秋动笔,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在1936年夏以“宇同”为笔名写就了约50万字的另类文学《中国哲学大纲》,是年28岁。就这样,张岱年心清静、志高远、情绪稳、精不散。
厚德载物,宽以待人,从容处事,是他得以长寿的良好心理基础。中国文学网解析,在为人处世方面,张岱年宽容仁慈,很能体察穷苦学子的艰难处境。凡生活有困难的中青年教师,他都主动尽力去帮助。在学术研究上,对于有求于他的中青年学子,他都能诚恳给予教诲,尽力提携。
张岱年对人十分宽容,有求必应。70岁的时候,他曾对儿子、儿媳说:“等到80岁以后,我就不给别人看稿子了,自己写书。”可到了80岁的时候又说,“再过五年我就不给别人看稿子了,自己写书。”但最终还是做不到,照样乐呵呵地去帮助别人。晚年时,有一段时间他身体较差,医生和系里都嘱咐家属,要限制一下他,而他总是说:“好,好,对,对。”待一会儿,转身又去接电话,应允对方做各种事情,照样乐于助人。
张岱年心境淡泊,从不去争名逐利,以住房为例,可见其品德之一斑。上世纪,他的房子是一个小厅加三间小卧室,使用面积仅50多平方米。到七八十年代,他已是三代同堂,五口之家,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一个研究张岱年之兄张申府的博士生第一次拜访张岱年,不禁感慨道:“没想到,房内走道很窄。我本单瘦,仅因背着一个稍大的书包,几乎进不了屋!”张岱年家的客厅是一块不到6平方米、用来兼做“饭厅”的地方,书本、杂志,举目皆是,没有想象中的宽敞、宁静与雅致。书房的书架上、书桌上、椅子上、地上,到处都被书塞得满满的。直到他去世前几年,张岱年才搬出来。
再如出版自己的学术著作,他向来不同出版社讨价还价。当有出版社问他稿费该怎么给时,他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按最低的标准”。有很多时候,他自己提出不必发稿费,有一些书能送人就行。一些人认为这样不合理,而张岱年说:“现在出版学术著作很难,能够出书就已经很不错了。”不管遇到什么事,他总是先为别人着想: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他心里总是乐滋滋的,这对于人的健康长寿非常有利。正如《荀子·致仕》中所言:“美意延年。”所谓美意延年,就是精神愉快,益寿延年。
张岱年的家庭常为人称道,他与夫人冯让兰伉俪情深,晚辈孝顺,家庭和睦,尽享天伦。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张岱年长寿的良好外在条件。
从根源上讲,张岱年之所以长寿,源自他所热爱的哲学。他曾在记者问到“长寿是不是与学哲学有关”时回答道:“确实有许多中国、外国的哲学家都很长寿。这跟他们的境界有关,真正的哲学家心胸比较宽广,看问题深远,凡事想得开,有一定的思想高度。他们能够站在宇宙的、社会的角度看问题,一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小事所羁。”这段话虽然没有提他本人,但却揭示了宽广的心胸、开阔的哲学思考对人长寿的益处以及对他本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