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哪个时代都最坏哪个时代也都最好

作者:宋萌 分类:文化 时间:2014-10-16 08:34
优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运营编辑部

2014年10月11日,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行的傅雷文学小站讲座上,作家刘震云和邱华栋给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学告白。刘震云引用狄更斯的话,认为哪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哪个时代又都是最坏的时代,所以愿意生活在现在的法国。邱华栋则认为法国历史上有许多有趣的阶段都和中国有交集。二者更倾力推荐了各自欣赏的中法文学作品。以下是腾讯书院独家文字实录。

刘震云:哪个时代都最坏哪个时代也都最好

中国文学网报道,18、19世纪法国是群星灿烂的时代,像拉伯雷,更早一点,16世纪了,莫里哀,还有巴尔扎克、雨果。诗人的话,像兰波、波德莱尔。我觉得这些作家确实都开创了一个内容的方向。他们在某些方面写得非常极致。像巴尔扎克大家都叫他是批判现实主义,通过他那么多的作品反映了法国的人生百态。

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巴黎确实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一出剧如果在纽约演火了不算,如果在巴黎演火这个就火了,就好像现在好莱坞的明星,美国的明星,一定是世界的明星。文学也是这样,在那个时候,一个作家没在巴黎生活过是非常丢人的事。美国的一些作家,包括德国的一些作家,海明威也在那生活过非常长的时间。

哪个时代更好一些呢?狄更斯说哪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哪个时代也都是最坏的时代。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还是愿意生活在现在。因为18、19世纪巴黎和伦敦也都有雾霾。你看巴尔扎克和狄更斯写的作品,那个时候文学名著《双城记》,不管是伦敦也好,巴黎也好,哪都是脏的,人也脏,环境也脏。里昂是两条大河从它的城市中间穿过,现在两条大河特别的清澈,水特别的深,浩浩荡荡两条肥水向东流去,我当时最深的感觉就是哪怕有一条河从我们村后面穿过去,从我的首都穿过去,有多好。生活在河的旁边,是我的理想。

我第一次去巴黎是十几年前,我在塞纳河旁边,塞纳河上有一个锁桥。我经过这个锁桥的时候,发现一个二十多岁的法国女士坐在桥头哭,哭得特别伤心,也特别的投入。投入到什么程度呢?任何人从她身边过,她都没发现,全然不顾,投入到自己哭的那个往事和回忆之中,而且越哭越投入。

去年我又去巴黎的时候,有一个见面会,我就说到这个哭泣的巴黎妇女,我非常想知道她当时哭的是什么,我也非常想知道这个妇女现在怎么样了。在讲座完了之后,有一个80多岁的法国老奶奶过来跟我说:“我看了你的作品,听了你的讲座,我听你说了一些巴黎的故事,确实世界上的人各不相同,但是哭的方式基本上是相同的。”她说:“你是个好作家。”我发现这个80多岁的法国老太太非常有见识,她说:“你什么时候还来,可不要十几年之后再来,也许你就见不到我。”这样的生活细节,因为我跟她有交往,你让我回到巴尔扎克的时代,没交往。

邱华栋:法国历史的有趣阶段都与中国有交集

我觉得法国历史上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历史阶段和中国都有一定的联系,1789年法国大革命跟中国20世纪革命的关系,几本书都写不完,那段历史很有意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法国聚了很多艺术家,巴黎很好玩,各种各样的人都去了,那段时间是法国文学艺术史上爆炸性的阶段,很多艺术家对中国都有影响,有一些中国艺术家也参与到那个年代。那个阶段也挺棒的。

再有一个,我特别喜欢法国的1968年红五月,看了好多关于1968年5月份那年的研究,中国那会正搞文革,法国1968年5月份学生和现在香港的学生一样,占领街道等等,这个事情跟中国也有一种联系。

要说我对法国哪些历史阶段有兴趣,是他们跟中国之间发生关系和联系的这些历史阶段,我比较有兴趣。我主要还是采取一个作家研究或者说感兴趣的阶段来看待这三个时间段。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宋萌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