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龙:神奇的汉字又是美丽的

作者:杨立昭 分类:文化 时间:2014-11-11 08:16
山西文华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总经理

中国文学网报道,昨天,厦门大学颂恩楼里,厦门大学教授李如龙为光明讲坛做“神奇的汉字”讲座。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伟与近百名师生与座聆听。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徐进功主持讲坛。


李如龙:神奇的汉字又是美丽的


“这个题目不好讲,我从宏观的、从老百姓的、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分汉字的历史、汉字发展过程、汉字辉煌的成就、如何评价汉字以及以后汉字的发展几方面聊聊汉字。”

主讲嘉宾李如龙是厦门大学汉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国家语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他主要致力于汉语特征、汉语汉字关系的理论研究及汉语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应用研究。

李如龙介绍,在林林总总的世界文字之中,只有汉字是“意音文字”,是不采用字母来标音的古典文字。

他谈到,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早在90年前就给了汉字很高的评价:“汉字是中国人精神创造力的产品,并不是从它族借鉴来的,书体很美丽可爱,所以中国人常应用他为艺术的装饰品。而学习起来也并不见得怎么繁难;只需熟悉了几百个单体字,就得到了各种合体字里所包含的分子。”

但当汉字走过了3000年历程,在19世纪末遇到了问题,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要振兴教育以开发民智,发展科技以建设强国,就必须废除繁难的汉字。新中国成立以后,1958年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在全国各民族的义务教育中作为教学语文的基本工具。1986年初,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的文件正式停止了“汉字拼音化”的提法。至此,汉语拼音运动划上了句号。

汉字不搞拼音化,不等于汉语拼音没有用。作为学习汉语、认识汉字,教学平阴绝对是一条坦途。对于汉字的功过,应该一分为二的分析。历史上汉字是为传扬中华文化做出巨大贡献,但在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但今天,字音难明、字形难记、字义难辨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满族统治中国的300年,正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阶段,在这期间,中华文化达到鼎盛,《四库全书》和文学名著《红楼梦》标志着文言和白话都登上了顶峰。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语音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长期保持着统一。

就目前网络语言丛生的现况,李如龙认为:“新词语要与网络文字垃圾分别开,乱写别字只会造成混乱,不利于语言文字的存活发展。”

同时他认为虽然目前孔子学院蓬勃发展,但对外汉语教学还没有走上正路,教学还存在“汉本位”的教学,教材也不适合。实际上外国人基础学习汉语,只要能够认识500个汉字就可以,但还没有很好的研究和很好的教材。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