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文化新魅力 国礼走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杨立昭 分类:文化 时间:2015-04-29 09:46
山西文华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总经理

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定位,北京市近年来明显加快了文化建设步伐。据另类文学报道,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多元文化浪潮兴起的今天,北京市努力做到既传承好传统工艺美术不断档,又培育好新兴文化产业敢争先,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近日,笔者走访了北京工美集团、北京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观察新时期国企如何让北京文化绽放新魅力。


老北京的文化新魅力 国礼走入寻常百姓家


传统手工艺后继有人

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市场广阔。从网络文学获悉,如今,传统手工艺大师越来越少,培养后继人才成为工艺美术发展的首要任务。“我们这里的学生大多来自北京本地,学制是5到6年。初中毕业的学生学习5年能够成为高级工,高中毕业的话3年就可以。”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称。

“目前学校有在校生将近2000人,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几年都保持在95%以上。”学校校长王世杰说,传统工艺已经到了需要抢救的阶段,目前顶尖的手工艺大师年龄都在50岁以上,而学一门手艺最少也要十年八载。可以说,现在正是大师们传承手工艺、培养下一代的最好时机。

进入实训车间,笔者就看到学生们在聚精会神地雕玉、掐丝、捏软桃、编绳结。这些看起来繁杂而枯燥的工作,在车间里显得充满乐趣。专业老师介绍说,学校近年来加强了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相继恢复了玉雕、花丝镶嵌、景泰蓝、雕漆四个方向。

此外,工美学校还专门引进了大师工作室。一位工艺老师介绍说:“以玉雕专业为例,学校设立了王希伟大师工作室等,并聘请了多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作为玉雕实训教师,手把手进行教学。这种大师亲自带学生、学生用真金真玉雕刻的模式,将为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和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国礼走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人才培养问题,如何以创新的理念设计出符合时代潮流、满足群众需求的工艺品,成为新的课题。“为激发工艺设计的创意,公司将原有库房改造为自身的研发中心,打造工艺美术产业研发设计平台。”北京工美集团市场开发部部长李颖说,这也是北京首座专注于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园区内,原有的库房被精心打造成一间间创意工作室,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设计图纸,创造产品的理念贯穿其中。实际上,工美集团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传统由来已久。“我们成功设计制作了奥运徽宝、世博和玺、国庆60周年活动标志等,并参与制作了许多国礼,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工美国礼中心工作人员表示。

就在2014年北京APEC峰会上,赠予外宾的三件“国礼”——《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繁花》手包套装、《和美》纯银丝巾果盘,全都是出自这里。

如今,得益于众多设计师的优秀创意,曾经深藏宫廷的手艺逐渐让老百姓们看得到、用得上。李颖说,为开拓更大的市场,工美已陆续在天猫、京东等网站开设旗舰店,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