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日本的孩子为何不过“儿童节”吗

作者:杨立昭 分类:文化 时间:2015-06-01 10:27
山西文华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总经理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全世界孩子都是过“六一”的——因为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么!直到后来,才知道这个“国际”指的是“第三国际”,而制定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组织是“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这个国际妇联组织现在似乎不那么活跃了,但“百度”介绍说“该组织成立时有较浓厚的社会主义国家背景。曾经在社会主义国家拥有广泛影响”。


日本的孩子为何不过“儿童节”


    据中国文学网了解,“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InternationalChildren'sDay),它是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的节日。”

看看旅日华人作家唐辛子对日本孩子不过“儿童节”的一些介绍。唐辛子称:不知道是否和这样的制定背景与定义有关,总之我对于六一儿童节最多的记忆,就是每年都被老师组织去烈士公园缅怀革命先烈。因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当然还有各种演出活动——但我对演出活动的记忆不深,因为我很少被老师选中登台表演,大部分时候都坐在台下晒着太阳做一名双眼发直的观众。

但对于学校组织去烈士公园缅怀先烈这件事,我是非常喜欢的。这倒不是我对革命先烈拥有多么浓厚的感情,而是因为步行去烈士公园时,必须两人一排手牵着手。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身边站着的,正是自己暗暗喜欢的小男生——这事挺令人激动的,因为我通常运气都不错。尽管,每次老师一说起我们胸前飘扬着的红领巾,“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时,我就会联想起一口盛满烈士鲜血的大血缸,难免有些内心忐忑,但能与喜欢的小男生排着队,手牵手去公园里看烈士——回忆起这一点,我依旧觉得自己的儿童节是称得上美好的。

后来上中学以后,学校不再负责学生们的儿童节了,改为由母亲负责——母亲依旧领着我和弟弟妹妹去烈士公园,在六月的阳光下大汗淋漓地拍照。现在家庭影集里的各种亲子照片,都是六一儿童节和家人一起在烈士公园拍的。回想起来,我的成长岁月里的儿童节,似乎每一年都是在烈士公园度过的——这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我只能承认我对革命烈士的感情可能的确比较深厚。

白衬衣、红领巾、气球、六月里炙热的阳光、阳光下的汗水与雀跃的心——这些都成为我的儿童节的记忆符号。与现在的儿童节相比,似乎少了一些儿童节礼物或是儿童节大餐,但因为童年的存在,因为亲情与爱从不曾缺席,六一儿童节给予我的人生记忆,是热烈而明快的。

成年之后来到日本,并成为一个女孩儿的母亲后,我才知道日本的孩子不过“国际儿童节”。才知道日本孩子的儿童节不仅缺乏“国际”色彩,甚至还缺乏“国家”色彩。因为日本儿童按性别分别过自己的传统节日:女孩子在每年三月三日过“女儿节”,男孩子则在每年五月五日过“男儿节”。虽然,五月五日这天,是日本法定的节假日“こどもの日”(直译为“孩子日”,也可翻译为“儿童节”)。但这个“法定”并不被日本人看重,基本没什么庆典活动。日本人看重的,是五月五这天传统的“端午节”与“鲤鱼旗”。

端午节在奈良·平安時代前后传至日本。据另类文学获悉,在日文中,五月五日这天被称为“端午の節句”。端午节这天,日本家庭和中国一样,各家门前都要挂菖蒲。“菖蒲”在日文发音中与“尚武”谐音,于是这种极为符合武家美学的植物,与端午节一起,受到了武士阶层的极大青睐,发展成极为重要的庆典。

此外,在江户德川幕府时代,将军家若有男孩诞生,会在大门前悬挂马印或锦旗。这样的习惯,慢慢扩展到武士阶层,后来再进一步延伸到民间,最终演变为庆祝男孩诞生、并祈愿男孩健康成长的一种传统风俗。而“鲤鱼旗”也成了“男儿节”的象征物——它来源于中国正史之一的“后汉书”里“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对于“尚武”武家社会而言,武士家的男孩,应该像勇于跳龙门的鲤鱼那样,拥有敢于逆流而上、勇敢跨越自我的勇气,即使有可能摔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