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一带一路” 西方拿什么换我们的丝绸

作者:杨立昭 分类:文化 时间:2015-07-09 11:49
山西文华盛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总经理

中国从2010年起就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国,如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一带一路”要疏通的,就是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关系。那么,历史上的中国丝绸输出到西方各地,人家拿什么来换咱们的丝绸呢?和氏璧与汗血马,可能还有奇异猎犬(包括哈巴狗),其实就是最重要的外来商品。


疏通“一带一路” 西方拿什么换我们的丝绸


大家都熟悉“完璧归赵”的故事吧。据中国文学网了解,故事中的那位赵王叫赵惠文王,是“赵氏孤儿”的赵家后人中,一位算是很有出息的国君。《史记》卷43《赵世家》记载,公元前283年,有人替齐国写信给这位赵惠文王说,假如秦国封锁了雁门关、常山,“代马、胡犬不东下,昆仑之玉不出,此三宝亦非王有已”。赵王于是改变了与秦联合攻齐的政策。

可见,赵王很在乎的西域“三宝”乃是:代马(北方来的马)、胡犬(西方来的狗)、昆仑之玉。当年,赵国的蔺相如怀揣和氏璧去见秦王,不辱使命,最后完璧归赵。西边的秦国没有得到这块和田美玉,北边的赵国却有之,大约就是因为昆仑之玉来自山西北边的雁门关。在河西走廊没有打通之前,昆仑之玉通过匈奴人从草原中贩来,更顺当。传说中的周穆王西巡,就是走的这条路。《管子》多次谈到“禺氏之玉”(王国维认为“禺氏”就是“月氏”),也许就是这条路上的“走私品”。商周玉器,并不产自内地,而是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或称玉石之路)从新疆和田运来。

而从西域来的胡犬,除了男人打猎用的猎犬之外,唐人图画中有女性玩赏的宠物哈巴狗,大约也属于此类。至于“代马”,汉武帝喜欢的汗血马、关云长的赤兔马、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大约都属于此类。

有西方学者早就指出过,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只是一种异国想象的历史幻象,欧亚大陆间诸多贸易品,不仅有丝绸,还有玉石、犬、马之类。文学名著《史记》中提到的蒙古草原上传来的“吉祥三宝”,就是一证。班固对此亦十分认同,他在《汉书·西域传》中说,汉武帝“闻天马、蒲陶(马名),则通大宛、安息(皆西域古国名,相当于今日之中亚、西亚)”,从此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前一句讲玉器珍宝,充盈于后宫,这不就是当今时髦的高档坤包、钻戒吗?后一句讲骏马名驹,充盈于皇家禁苑,这不就是当今流行的名牌汽车、SUV吗?哎呀呀,一样样地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来的奢侈品。

丝绸之路上最通常的贸易方式,不外乎贡赐和互市。若再加上战争,便是“吉祥三宝”(名马、胡犬、玉石)传入内地的3个主要渠道:贡品、战利品、边贸货品。

且以骏马为例。汉武帝时代著名的汗血马,又称天马,就是大宛的朝贡品。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有载:“大宛国有汗血马,天马种,汉、魏西域有献者。”唐朝贞观年间,西域给唐太宗进贡良马10匹,酷爱骏马的李世民亲自为这些马命名,号为“十骥”。当然,进贡也不是白送的,有贡必有赠。献马除了政治利益,更重要的是,这是丝绸之路上官方对官方的贸易形式。中原王朝回赠的物品,主要就是丝绸。

唐朝的名马还有著名的昭陵六骏,分别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guā)、白蹄乌。有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些马匹的命名,有西域风格,即毛色置于马名之后。有人说马名的前半部特勒、青(大秦之cin)、飒露,是职官或者地名,可备一说。什伐赤的“什伐”,大约就是“叱拨”的另一翻译,8世纪后半叶,有大宛进6匹骏马于唐玄宗,分别叫红叱拨、紫叱拨、青叱拨、黄叱拨、丁香叱拨、桃花叱拨。叱拨是粟特语“四足动物”之意。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叱拨”俨然就是名马的代名词了。

至于拳毛、白蹄,则是与马的外形有关。文学名著《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秦的先祖造父,就因善于养马驾车而获得周穆王信任,所驾8匹骏马,裴胭《集解》引郭璞语曰:“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

根据马的外形来命名骏马,也是西域的传统。《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的作者、伊朗裔法国学者阿里·玛扎海里就说,从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之日起,第一批波斯马,由贵霜王朝或安息王朝送给汉朝。他们在中国获得了“汗血马”的别名。这一奇怪的名称,可能是指其皮毛上红斑,波斯术语谓之为“玫瑰花瓣”。马的毛色深,斑点就很鲜明,有“玫瑰花瓣”状皮毛的马,最受欢迎。他还说,波斯历史上有一位著名民族英雄鲁达斯塔赫姆(120~155年),他的坐骑就是这种血与火的颜色。因为传说中认为,马匹毛皮与其性格是相一致的。血与火一样的颜色,象征火一般的性格,说明马以彪悍和疾速而出名。这个解释,我觉得比有人说“汗血马”是因为马有寄生虫病更靠谱。

丝绸之路上另外一个换取中国商品的外来品是珠宝。和氏璧是如何来到中原的,争议很大,已不可考。但中古时期,关于大食、波斯贡使以各种珍珠、玛瑙、宝石进贡朝廷,以换取丰厚回赐的记载,充斥于唐宋时代的各种类书乃至正史之中。

据古代的波斯史家记载,8世纪初,倭马亚王朝许多什叶派穆斯林和阿里后裔,因躲避逊尼派穆斯林的迫害,逃至呼罗珊。这些人尔后又辗转逃往宽容的唐朝,他们在长安做生意,主要就是经营珠宝。宋人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大食国28种主要物产中,有“猫儿睛”、“真珠”、“珠子”等宝石类。可以说,珠宝是唐宋时期大食、波斯商人往来于东西方贸易的主要商品。

“一带一路”上传入的西域珍宝,在宋元明清,愈演愈烈。明朝皇室、达官贵族,都喜欢收藏珠宝、玉石。大贪官严嵩被抄家后,查出其家藏有“盘紫玉、墨玉、碧玉、黄玉、荒玉、花玉等,名番字玉板一片,千岩竞秀玉山一座,凡玳瑁、犀角、玛瑙、银宝石、琥珀、珊瑚象牙、水晶玻璃、哥窑、柴窑、嘉峪石等物共二千余件。猫睛三十三颗,晕猫睛一颗,祖母绿二颗”。这些珠宝的来源已经比较复杂了,但多数出自“一带一路”,是毋庸置疑的。

今天,贪官也罢,土豪也罢,对于西方奢侈品和珠宝的喜爱,其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罢了。历史时期的“一带一路”上,输出的是中国的工业品、农产品,丝绸、茶叶、瓷器,换来的却是骏马明珠。走笔至此,抚今追昔,真是令人感慨系之。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