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平遥、开平碉楼,成功挤身世界文化遗产后,客似云来,游人络绎不绝,巨大的经济效益面前,内地省市申遗热高烧不退。上月,香港的志莲净苑与南莲园池成功挤身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有望成为香港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
然而,面对可观的旅游效益,香港人却并不“领情”。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古咨会)上,有专家委员表示:“香港最有资格申遗的应该是维港,志莲净苑应该先放200年再说。”委员直指,志莲净苑建成至今只有十多年历史,只是一件“假古董”,与香港历史文化毫无关连。
引发争议的志莲净苑和南莲园池是两个相邻建筑。佛教建筑志莲净苑始建于1934年,后因建设隧道拆迁重建,在1998年1月6日落成开光,并已于2000年5月开放供公众人士参观。而毗邻的南莲园池是一座古式园林,以唐代园林为建筑蓝本,占地3 .5万平米,2003年兴建,2006年11月对公众开放。
今年11月17日,国家公布了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包括文化遗产45项,香港以志莲净苑与南莲园池入列,这也是香港首个项目进入预备名单。其他进入预备名单的包括内地的大运河、丝绸之路等。
建成仅十多年的志莲净苑能与大运河、丝绸之路等历史遗迹比肩,进入预备名录,着实让港人惊喜。但17日负责审核香港法定古迹的古物咨询委员会会议上,专家委员却纷纷质疑志莲净苑只是“一件有10多年历史的假古董”,且在公布名单前,香港社会对志莲净苑进入《预备名单》毫不知情。
面对质疑,发展局发言人回应指出,有关将志莲净苑及南莲园池列入《预备名单》的建议,由志莲净苑提出,政府2010年收到建议并表示支持,于是协助将申请递交国家文物局,今年6月安排文物局代表到志莲净苑及南莲园池视察。
发展局副秘书长雷洁玉强调,志莲净苑被列入预备名单并非坏事,反映申请人准备充足,并非草率行事,政府表示支持。她强调,如果日后有同类申请,政府会考虑提交古咨会讨论。
古咨会委员、香港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李浩然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一个建筑能否成为世界遗产,除了历史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有社会共识,而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申遗。
“事实上,香港社会和学界对于香港能够符合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早有共识,那就是维多利亚港,香港乃至世界上都少有的壮阔海港,维港的天际线和海港景观,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