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剧场上演京剧皮影评书混搭 效果惊人被赞为是最古老的回归

作者:李凯 分类:娱乐—音乐 时间:2012-08-09 16:18

  8月8日,地处北京798艺术区最边缘的小柯剧场里,20:00开场,观众席之上的二层左侧是孤单贝斯手,右侧玻璃隔间里是传统锣鼓家伙乐队的几个人闲聊,声音若隐若现。三块白色的银幕面对观众,宣传单上说的“混搭”让人有些许的期待,20:05分,灯光暗下全黑,一场好戏上演了。 准确地说,《灯官油流鬼》不仅是京剧混搭皮影,还要算上评书。开场说书人的设置也让观众有点懵懂,不知评书与京剧,连带皮影的完全混搭产生怎样的戏剧效果。“《灯官油流鬼》的故事取材自传统‘包公戏’——《铡判官》”,对戏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多少知道一些剧情。包公可自由来往阴阳两界,为皮影和京剧两种艺术表演形成穿插和交融提供了可能。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中国传统戏曲原本就脱胎于皮影戏,学界上的表述是京剧始于徽班进京,京剧是四个地方的剧种的“混搭”变种,徽剧、汉剧、昆曲、梆子。无论是京剧和各地方戏曲种类,都是在程式、范式的统领之下,中国戏曲程式动作最早就是皮影戏上的人物动作,也就是说,中国戏曲的程式动作就是人在模仿继承皮影戏里的“人物”动作,所谓的亮相、定式也都可以看到活着的演员描摹皮影的痕迹。 依托现代灯光技术,《灯官油流鬼》在三块皮影屏幕和京剧演员之间混搭,与其说是尝试新的艺术形式,莫不如说是进行最古老的回归。

 

  《灯官油流鬼》的音乐如果在CD大碟上出现应该是个不错的范本,但是在小柯剧场上使用,还是有一部分遗憾。从小柯剧场表演空间看,是完全可以放弃音响而使用自然声传播的。使用音响功放的效果是传统京剧的乐队声音被放大,演员演唱的声音被掩盖了;当皮影演员在表演时,明显是用录音播放的唱段和人声,让观众有“听广播”的感觉,混搭成了两层皮。在唱词设计上,《灯官油流鬼》的编剧下的功夫明显不够,唱词泛白,浅薄有余文雅不足,说白上也缺乏精心设计,倒是说书人抢了整个演出的亮点,本末倒置了。小柯在《北京欢迎你》的创造上充分利用了五声音阶的魅力,以致闻名世界,说有华人的地方就会唱《北京欢迎你》一点不夸张。《灯官油流鬼》中,现代音乐混杂在京剧乐队的音效里,加上现场音响的加大效果,鬼魅的感觉倒是平添了几分,却忽略了戏曲营造气氛的不是乐队而是人声,现代音乐混杂进一步压盖了演员的声音,瘆人的气氛有了,想要展示的艺术也吓跑了。以陕西秦腔皮影为例,电影《活着》里有生动的描绘,大多数情况下,演员吼着秦腔唱词的时候,音乐是停止的,只是在句与句之间的过门时,锣鼓和雷琴才会或雄壮或凄婉地增添气氛。艺术上的留白是一件很艺术的事情。

  《灯官油流鬼》最成功的部分是演员表演与皮影的结合,虽然皮影部分略少于演员的表演,但观众目前的兴趣是看皮影大于看演员,适当地增加皮影表演的时间比例有利于上座率的提升。说到混搭,北京798艺术区是最大的艺术混搭之处了。小柯剧场和餐厅混搭着,剧场门口和餐厅入口以及走廊拐角处都放置着京剧坤角的艺术塑像,让人觉得后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混杂时,迷离感大于形式本身。炎热夏日,如果不是那么着急回家睡觉,从789的西边4号门进入,走过乱花迷眼的艺术区各个雕像和建筑,一直向东,走过一辆火车头就到了小柯剧场,感受一下《灯官油流鬼》的混搭,迷离一次又何妨?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李凯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