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本质,就是效率革命!

作者:侯博文 分类:财经 时间:2018-09-30 11:53
企业财税服务中心 - 运营部


新零售的本质,就是效率革命!


什么是新零售呢?

新零售,就是效率更高的零售。

互联网电商之所以能挑战线下零售,就是因为在“人货场”这三大零售要素中取得了更高的效率。

面对新的挑战,将线上线下的优势结合起来,创造更高效率的零售,就是新零售的使命。

怎样才能利用新技术,提升这个时代的零售效率呢?主要有三大逻辑:

·用数据赋能,提升场的效率;

·用坪效革命,提升人的效率;

·用短路经济,提升货的效率。

场的效率

场的本质,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万千组合。在重新组合这“三流”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它们的各种特性。

信息流

自从人类有了交易,“货比三家,择优而买”一直是人们坚守的购物法则。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流,相对于线下,具有非常明显的独特性,那就是高效。

那么,凭借信息流的高效性,互联网就可以干掉传统零售吗?并没有。因为互联网电商在提升信息流效率的同时,损失了体验性。所谓体验性,就是提供复杂信息,这是互联网目前无法替代的。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流在线上、线下的不同特性提高零售效率呢?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线上的数据赋能,提高线下体验性的效率。

典型的案例就是各种“不卖货的体验店”:在线下店进行实物体验,获取足够的信息流,然后在线上下单购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让效率最高的环节发挥自己的特长,以组合的方式完成零售。

资金流

互联网的资金流,有什么优势呢?显而易见,那就是便捷性。但是,互联网的资金流,相对于线下,依旧存在弱点,那就是缺乏可信性。

“双向同时”是传统零售资金流和物流的常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是,互联网将资金流和物流这对亲兄弟强行分开了。

于是,人们发明了担保交易,如支付宝、PayPal等,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地在网上购物。在新零售的效率要求下,将线上的便捷性和线下的可信性结合起来,就成为资金流提高效率的必然选择。

京东白条,阿里巴巴的花呗、借呗、芝麻信用,腾讯的微粒贷等,都是通过数据赋能互联网的资金流,让零售不再必须在便捷性和可信性之间做单选题。

物流

未来,互联网信息流的高效性、资金流的便捷性,与线下信息流的体验性、资金流的可信性,仍然会不断博弈。最终谁主沉浮,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因为在零售的“场”中,还有一个要素在快速演化,那就是物流。

物流在互联网和线下也有明显的区别。互联网的跨度性和线下的即得性,正在进行激烈的对抗和合作。

在新零售的效率要求下,用数据为物流赋能,让“快”和“近”殊途同归。

为此,各种新技术、新专利都在努力,从亚马逊的“预测式出货”专利,到天猫、京东的大数据分析提前备货,再到无人机配送,以期实现库存更近,物流更快。通过数据赋能,这两者正在殊途同归,合二为一,成为新零售最坚实的基石。

人的效率

人(消费者)对零售意味着什么?一切商业活动的起点,是消费者获益,零售当然也不例外。人,对于零售来说,是起点。人(消费者)通过场(商场、超市、便利店、电商等),与货(商品)产生联系。

每个活生生的消费者,来到商业中心,都是带着不同的背景、诉求、情绪和消费能力来的。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用一套基本逻辑,来理解这看似不同的一切。这套逻辑就是:

销售漏斗公式——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其中,流量就是有多少人进店,线下称之为人流、客流。人流量大的店面叫作旺铺。转化率就是进店的人最终有多少买了东西,线下称之为成交率。客单价就是一个客人一次花了多少钱,买了多少东西。买得越多,价值越高。复购率就是这个客人走了,下次还来的可能性有多大,线下称之为回头客。

显然,这个公式右边乘出来的数字越大越好。不过,销售漏斗公式可以用来衡量销售额,却无法衡量销售的效率。

均摊到每平方米店铺面积上的销售额,才真正体现一家店的销售能力。每平方米的年销售额,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坪效,即每平方米面积创造的年收入。

从销售效率来看,在线下,经常会出现无论怎么努力,每平方米创造的年收入都提高不了,甚至无法抵消该平方米租金的情况。

这就是所谓的“坪效极限不够租金底线”,说明当下的业态不该出现在这里。

线下不同的地段养不同的业态,层次分明。可以说,坪效极限制约了传统线下零售的想象力。

在新科技(比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突飞猛进的今天,有没有办法利用创新技术提高坪效,甚至发动一场“坪效革命”,以突破传统的坪效极限呢?

用传统的方法,尽量接近坪效极限,这需要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但要突破,甚至大大突破坪效极限,唯有依靠交易结构思维,用时代赋予的高效率工具才能做到。

既然销售漏斗公式是四个要素相乘,那就从这四个要素上想办法:

·用流量思维取代旺铺思维;

·在互联网条件下用社群经济来精准匹配,提高转化率;

·依托大数据分析,更加洞察消费者,增加连带率,提高客单价;

·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成为会员,提高产品忠诚度。

流量革命

任何一种零售都必须有与消费者的触点。没有触点,就构不成场,就无法把人与货连接起来。这些触点也是销售漏斗被触发的地方。每一个从触点进入销售漏斗的人,都被称为流量。

所以,想要进入新零售,传统线下零售企业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流量思维取代旺铺思维。

消费者去哪里,流量就到哪里;流量到哪里,我们就应该去哪里建立自己的场,架起自己的销售漏斗,让人流向自己的场,购买自己的货。

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数据赋能后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带来的机遇,发掘可能的流量来源。

转化率

在互联网时代,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更容易抱团,形成群蜂效应,在一起互动、交流、协作、感染的过程中,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

在一个巨大的社群里,销售与本社群共性精准匹配的产品,其转化率会前所未有地高。

货的效率

零售是整个商品供应链的最后一站。一件商品从设计、生产到消费市场的整个链条,可以归纳为D-M-S-B-b-C。

企业从D(设计)开始构思产品,经过M(制造),经过S(供应链),经过B、b(大小商家),终于与C(消费者)见面。

在这个完整的链条中,可以组合成多种商业模式:

消费者在地摊的小商贩那儿买东西,可以称为b2C;

消费者去超市买东西,就是B2C;

超市找经销商进货,是B2B;

超市出租柜台给经销商卖东西,则是B2B2C。

但是,不论哪一种模式,不管链条有多长,作为消费者,都只能通过零售的场,也就是从B或者b手上买东西。

在传统的商品供应链中,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定倍率很高。什么是定倍率?定倍率就是商品的零售价除以成本价得到的倍数。100元成本的东西卖500元,它的定倍率就是5。

定倍率是商业世界最基础的逻辑之一,是衡量商业效率的重要指标。定倍率越低,效率越高。

这中间的差价也叫作交易成本。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交易成本就是如何找到商品的成本;站在企业的角度,则是商品怎么找到消费者,彼此发现的成本。交易成本是必要的,但是那么高,就不一定必要了。

在新零售浪潮下,缩短商品供应链,减少其中附加的交易成本,成为提高零售效率的一大关键。

零售从业者不仅要有用户思维、产品思维,也要有交易结构思维,优化自己的商业模式。

怎么优化?零售商不应该仅仅面对消费者,还应该转过身来,把眼光望向整条商品供应链,利用新科技,优化、缩短,甚至砍掉不再高效的环节。这种新零售的趋势,可以称为“短路经济”。

短路经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缩短环节。比如,梅西百货缩短制造商(M)和零售商(B)之间的供应链(S),形成M2B的短路经济模式。

链条反向。比如,团购网站把从零售商(B)到消费者(C)的商品供应链,反转为从消费者到零售商,形成C2B(CustomertoBusiness,即消费者到企业)的短路经济模式。

所以,要么借助一切可能的新科技,短路供应链中的不必要环节,降低定倍率,给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要么消费者越过零售商,直接找上游,甚至最终制造商。

高质低价的零售业,将迎来它的时代,而C2M(Customer-to-Manufactory,客对厂)模式是实现高质低价的一个有效手段。

新技术、新思维条件下,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必须有相应的系统思维与之对应,解构这些系统,优化组合,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用进化思维,接受所有你曾经信仰的东西都不是最终的完美状态,一切都在进化;

用本质思维,不断深挖,区分方法论和本质的差别,在变革时代,基于本质寻找新的方法论;

用系统思维,解构、重组所有本质的要素,吹去灰尘,重新合上开关,看着澎湃的动力,推动你的商业模式一路飞奔。

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消费者获益,让对方获益的时候,你才会因为交易的逻辑换回你的价值。

商业世界不管有多少种变化,有一个方向永远不会变,就是商业效率的提升。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侯博文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