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爱磨蹭?别再嫌弃孩子慢了,聪明的父母不做愚蠢的骑象人

作者:石亚茹 分类:教育产业 时间:2020-07-04 10:29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乔纳森·海特是积极心理学方面非常出众的心理学家,他对于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

在他的著作《象与骑象人》中,他提到:

骑象人手拿着地图指导着大象的前行方向,但是他身下的大象却没有按照骑象人的指示行走,大象看不到远方的草地,他只对眼前的草地感兴趣。

乔纳森·海特认为这是个体中大脑理性的部分和自身真实行为之间发生的作用关系。

事实上,这种“骑象人”心理在亲子教育中同样会有相对应的情形发生。

比如说,父母们觉得孩子做事懈怠,喜欢拖拉磨蹭。

显然,此时,孩子就是那只贪图眼前玩乐的大象,而父母却成了想要为孩子指明方向的骑象人。

当父母发现自己手里的地图没有发挥作用,眼下“大象”一心只想要玩乐时,父母们便会对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磨蹭懈怠极为反感和无奈。显然想要当个让大象乖乖听话的“骑象人”并不容易。

为什么大部分孩子身上都有“爱磨蹭”的特质?

1. 父母觉得孩子“磨蹭”

在综艺节目中,陈小春和儿子小小春一起往前走,步子大的陈小春总是觉得儿子走得太慢,于是他不停地催促着“快点走!”、“走快点!”

而对于小小春来说,他们需要走过是一个由凹凸不平的石块组成的上坡地,显然这对于还是小孩子的他走起来自然会有些困难。

陈小春一直脸色不好,显然急性子的他很不满意儿子的磨蹭。就在此时,小小春很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拿出小喇叭向着爸爸喊话,希望爸爸不要对自己发脾气。

陈小春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显然,当大人以一个成年人的认知标准来衡量孩子的时候,孩子的行为表达自然会不达标。

所以有些时候,孩子身上的磨蹭是大人觉得孩子磨蹭,父母给予孩子过高的要求和预期,而孩子身上的行动力却无法满足。

2.孩子缺乏目标感

当骑象人可以明确地看到前面的美好风光的时候,他身下的大象却没有发觉。

显然骑象人受到好风光的激励,他明白自己的努力是有会与回报的。而对于大象来说,前方的风景到底有多美,他并不能清晰的认知,相较于眼前的玩乐,它自然更加倾向于即刻满足。

当孩子没有看到目标的诱惑时,孩子在行动力上自然会多有懈怠。孩子没有想要完成的心情,自然就会选择逃避。

3.孩子感受到了完成目标过程中的挫败感

当孩子有了想要去完成的心情时,孩子会主动地进行配合,但是当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或者挫折时,孩子会发现目标的实现有些辛苦,孩子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

孩子被挫败感包围进而会产生消极对待的心理。挫败感让孩子觉得沮丧,甚至会让他们轻易地选择放弃,这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拖慢了孩子的脚步,消耗着孩子的行动积极性。

当孩子磨蹭时,父母的常见应对误区有哪些?

1.不断地进行着催促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表现出情绪化,父母们不愿意看到孩子磨蹭,急躁的教育心态下父母们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催促。

父母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催促可以让孩子行动起来,但是却不知道孩子此刻的内心状态很有可能处于崩溃的边缘。

父母的催促声变得越发地刺耳而让人难以真的去心甘情愿地去配合。

2.打击否定孩子的能力

父母们总是很喜欢给孩子贴上各种负面的标签,持续不断地打击否定着孩子的能力。

孩子磨蹭的行为被父母们不断地放大和提醒,即便孩子们想要改变却也会因为不得其法而在父母的埋怨声中不得不放弃挣扎。

父母们希望通过批评的方式提升孩子的积极性,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消极做法让孩子充满了压力和抵触情绪。

3.放纵孩子的拖延

有些父母很反感孩子的拖延,但是又对此束手无策,于是这部分父母便选择放人不管的教育方式。

“孩子还小,磨蹭一会儿也惹不出什么大麻烦。”这种消极教育的心态让孩子的磨蹭表现被选择性忽视,而父母不知道的是自己的“佛系”背后是孩子自身对于磨蹭行为的无奈。

聪明的“骑象人”懂得如何调动“大象”的积极行动力。

1.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

当孩子磨蹭拖延的时候,父母们需要了解的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最直接的情感需求。

比如说孩子表现出拖延时,有可能并非是他们不想完成,而是因为不得其法或者是过于急躁。

此时孩子们需要的父母引导其找到恰当的进行下去的方法而不是指责孩子做得不够有效率。因为此时,孩子是有想要完成的心思的,此时的磨蹭更多的是能力上的不足。

2.为孩子描绘出行动背后的好处

当孩子沉迷于眼前的小玩乐而无法感受到行动背后的大玩乐时,孩子会有明显的懈怠情绪。而此时,父母们如果可以为孩子描绘出一种非常直观的行动力所能够带来的成就时,相信孩子会从成就感中受到激励。

父母对于事情的发展认知并不全面,所以他们对于行动背后的好处了解的并不深入,而此时父母的描述可以让孩子对于行动的价值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受,这使得孩子自然在行动力上更加容易获得提升。

3.让孩子可以感受到一定的掌控感

当孩子对于自己所要完成的事情没有掌控感时,被牵着鼻子走很容易激发孩子身上的逆反心理。

孩子身上的独立意识使得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行为时刻被掌控,当孩子可以拥有适度的掌控感后,这让孩子有了一种一切都是在可控的范围内的感觉。

这使得孩子对于挫折的忍耐力有所提升,掌控感让孩子身上的自主能动性得到激发。

父母可以把一部分的选择权放到孩子手里,让孩子们感受控制自身行为的乐趣。当孩子有了想要完成的心思,并且表现出了一定的行为主动性,孩子身上磨蹭的表现就会被改善很多。

所以父母与其愚蠢地催促、批评孩子,不如从激发孩子身上的目标感和满足孩子的掌控力诉求入手。

(来源:豆丁儿
本文言论系作者本人观点,引用文章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