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
“你都是凭借什么东西拿下月薪上万的工作的?”
题主表示,“我该学点啥,准备点啥,才能月薪上万啊?”
就像有人说的,知乎人人年薪百万,但现实里,却不是如此。
对于很多人来说,月薪过万属于职业的一个“分水岭”。
过了这个坎,无论是物质水平,还是精神上收到的成就感,都和过去完全不同。
说到底,月薪过万就象征着,收入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可以带来幸福感。
这也是许多人,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但问题是,的确不是人人都能,或者说都能很快达到这样的目标。
正如一个高赞回答所说,“想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需要考虑许多问题。”
比如,行业趋势、个人技能等等许多方面。
因此,对我们个人来说,想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至少注意以下5件事情。
01
硬趋势
所谓趋势,就是事物发展的动向。
趋势意味着价值,如果我们能预测到某种趋势,就有可能掌握先机。
现在各行各业,都有所谓的“红利期”,抢先一步,就有可能低成本获得高收益。
趋势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只是一种动向,并不能100%确定。不过,这并代表趋势完全不可预测。
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提出硬趋势的概念:
硬趋势是未来的定数,大概率实现。
软趋势是未来的变数,可能会发生。
比如,在过去几十年,电脑芯片的处理速度激增,遵循摩尔定律: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据此,我们从中可以推测出未来肯定会更快。这是硬趋势。
五年后,哪家公司何时会推出突破性的新款电脑芯片?这个就难以预测了。这是软趋势。
以上的划分,实际上是根据概率大小来分类,概率小一点还是大一点,对于我们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预测力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技能。
通过把注意力、时间花在确定性的事物上,活在当下,以确定性把握不确定性的事物。
02
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即具备稀缺的专业技能,并以此为生的职业人士。
在21世纪,专业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在特定领域中,多数人的水平只是业余,只有足够专业,成为专业人士,才具有稀缺的不可替代性。
比如说,在高尔夫球领域,职业球员和业余球员之间,就有显著的区别。
对高尔夫球有兴趣、喜欢打高尔夫球的人很多,但真正能以打高尔夫球为职业并且获得不菲收入的人却很少,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做到。
想要成为专业人士,需要做到以下3点:
①遵循专业主义。
成为专业人士,首先还不是专业水平,而是要培养专业人士的做事态度。
比如说,专业人士在任何情况下,都为工作本身着想,不会因为客户不同,在提供服务时就分三六九等,区别对待。
例如,专业的老师不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同、家长贫富,就区别对待,而是一视同仁。
这就是专业精神、专业约束。
②保障靠谱程度。
在具备专业态度之后,要想成为专业人士,就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专业水准。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专业人士的价值就在于,让不确定性稳定地减少。
比如说,高水平的专业医生,不在于能治多少普通医生治不了的绝症,更重要的是在治疗可治的病时,前者表现稳定,病人放心。
总之,专业人士要比业余人士靠谱,不是一次靠谱,而是多次、持续地靠谱。
③提升创意能力。
如上所述,专业人士显著区别于业余人士的专业水准在于,稳定地降低不确定性。
这种降低,不仅体现在常规、例行事项的处理上,更体现在非常规、例外事项的处理上。
比如说,在法律领域,由于立法往往跟不上社会演变的脚步,有不少法律纠纷,往往并没有先例可循。
一旦遇到新的、棘手的法律纠纷,就很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但如果是专业的律师,仍然能够结合他们广博的法律知识,并发挥自己的创意力,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专业是现代社会的立命之本。
只有成为专业人士,提高稀缺性,尤其是培养新的、复杂事项的处理能力,才难以被替代。
03
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即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才,它是人才发展的一种硬趋势。
斜杠生活并非是自由职业者的专利,对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而言,下班后可以做网约车司机,当健身馆的兼职瑜伽教练,也可以成为某个平台的签约作者,诸如此类,有很多可能性。
比如说,有人在日常以教师作为职业的同时,也在经营着自媒体。
斜杠技能,斜杠青年,也就意味着多份收入,相当于增加了第1种类型时间买卖的收入。
对于应对不确定性,也是很好的风险预防。失去一份工作,不会马上吃老本,而至少还会有一份收入。这也会给我们增添很多安全感,离财富独立、财务自由,就更近一步。
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体现的是价值观,而不仅限于技能增长层面。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去成为斜杠青年。具体要结合特定行业,个人的自身需要而定。
斜杠青年,只是提醒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有更多的可能性,有更多、更大程度兼顾个人与社会的双赢选择。
04
生涯规划
我们的职业生涯需要规划。
有规划与没规划,是不一样的人生。
2014年日本首富、日本软银集团的创办人孙正义,在19岁时就制定了“人生50年规划”。
孙正义如是规划:“无论如何,20多岁的时候,正式开创事业”;“30多岁的时候,至少要赚到1000亿日元”;“40岁的时候,一决胜负,为干出一番大事业,开始出击”;“50多岁的时候,成就大业;60多岁,交棒给下任管理者。”
比孙正义大10岁的作家井上笃夫感慨道:
“20多年来,我一直以一个历史记录者的身份在关注他。他所说过的话,尽管枝节部分会有所出入,但根本的部分,却是样样都变成了现实。”
孙正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你可以说他的规划,并不一定科学,例如“30多岁的时候,至少要赚到1000亿日元”,充其量,作为一种愿景的意义,要远甚于可行 性。
但正如井上笃夫所感慨的那样,孙正义大方向上、总体上实现了他的生涯规划,尽管细节上有出入。
事实上,规划是对于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全面、深刻思考,侧重的是方向的正确性、引导性,至于具体的细节,并不求100%准确,即便有很大的出入,也不影响规划发挥作用。
对于普通人而言,关键在于:是有规划,还是没规划。这就是0和1的区别。
规划得好不好,作用能不能发挥得更大,那是从1到N的区别。
05
耐心
无耐心,不成事。
柏拉图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培根则说:“耐心是高尚的秉性,坚忍是伟大的气质。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便失去了灵魂。”
因此,耐心被认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人生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生活中很多问题,是由缺乏耐心造成的。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提出以下观点: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去做事情;
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展望未来;
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去做调研;
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
《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中提出:想要培养耐心,必须学会以过程为导向,而不是结果。
换句话说,也就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当你真正将注意力集中到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上时,你会开始感到平和、精神焕发和游刃有余,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忘记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获得耐心。
这就是专注的力量。而前提就是,我们要学会享受过程。
有人说,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有两个层次,第一是有稳定的工资和福利,第二是能够满足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盖洛普《2018全球理想工作简报》中指出:
全球50亿成年人中,有14亿人有一份好工作,与此同时只有4%,即2.14亿人有一份理想的工作。
理想的工作并不是人人都容易得到,但我们可以努力朝理想靠近。
(来源: 精读君)
本文言论系作者本人观点,引用文章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