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某调研机构最新发布的报告,关于新消费,背书主体现在发生变化,从原来的制造商、品牌商向渠道商平台商转移。
这是灰度时期的情况,还是未来的趋势,这真是得给消费品企业一些警醒了。
也就是说,如果一直是这样下去,整个渠道,就像大家一直在担心的,渠道体系被颠覆了,销售系统也需要重构了!
01
消费品企业是产品消费价值创造者
这句话,一直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但是,创造价值,却没收到自己的应有收益,影响力以及未来发展也受到平台商的抢占,这对品牌制造商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这几年来,商业变革此起彼伏,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商业平台不断壮大成巨无霸,如阿里发展起来后,提出新零售,新零售的实施者盒马等四五倍于传统大型卖场的开店费用攻城略地,现在盒马鲜生不但开出了其第100家店,还宣称要定位于制造型零售商。
他们要把消费品企业的价值创造打掉,要让他们祼价供货,他们要自己成为制造商,获取产品消费的价值创造利益。
当消费者开始亲近平台,疏离消费品业原来的制造商、品牌商后,确实问题来了!
02
平台商靠什么来抢占这些背书
平台靠什么来抢占到这个背书的?
是因为靠得近吗?
是因为服务得好吗?
是因为本身他们的职能所在吗?
都不是吧?
只是因为新鲜感、短时期的曝光,以及依据大数据的推送,从而最直接地联系。
那么,还会一直有效吗?
这就是制造商、品牌商要严肃认真考虑的问题了!
所谓时也,势也。
03
快消企业要警醒自己的同样的价值服务能力
为什么商业平台能够成为消费者购买的背书?有的是认知大于事实,有的是最开始的新鲜感,有的确实是在某些原来制造商、品牌商缺失的部分,他们提供了服务,而有的,确实就是建立了信任……
虽然,它们有些平台,甚至如此被消费者所诟病,假货横行,欺骗霸道,态度野蛮,服务也差,但就是在平台上,消费者至少得到了一些购买便利,以及至少有打个招呼之类的沟通。
从这些方面,一是说明制造商、品牌商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说明,如果连这些你都打不倒,做不到,那被颠覆,也就可能会被认为理所当然了!
综合来看,新快消企业或许要从如下一些方面着力进行打造与改进。
一是大数据,你也得有。并且依据此服务。
这方面其实已需要多讲。国家都提出了数字化建设的国家战略,也提出下一步要发展数字工业。制造商、品牌商如果不发展生产技术,总是去考虑后头的营销、销售、商业等事情,终究不是什么好事。
二是产品上可能需要形成互动机制。
原来的“好酒也怕巷子深”,现在在移动时代同样适用。只是随着消费者沟通工具的变了,企业如何因需而变,需要自己大胆尝试与应用。在移动互联之前,传统时代,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工业化社会中如何实施,有了全域多地多年的有价值经验可循,甚至直接照搬都可,现在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虽然可能给了自己压力,但也给了自己超车的绝好机会!
三是要有消费者资产概念。品牌不是资产,消费者的忠诚度才是企业的永恒资产。
原来讲品牌,但品牌资产转化成消费者资产,就像需要将粉丝转化成消费者一样的道理。
企业要将消费者资产,通过各种营销形式、互动手段、数据获取转化与推送等,都结合起来。
四是要不断提升服务。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不断更新服务机制、方式方法和工具。
商品的核心是功能,外延是服务。无论是消费升级、降级还是分层,都需要企业对消费者进行更多快好省的服务。同时,服务是商品区隔、竞争区隔的有效形式。
五是要注重挖掘消费者的高层次需求。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不完全是为了产品的实用功能。产品的功能可能只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部分原因。促使消费者作出购买决定的确实还有更高层次上的原因,如个性、情感因素等。
也就是说,企业产品的价值体现,要想不被盒马一样的要求祼价供货,就只能更深洞察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据原TNS市场研究公司咨询报告,耐克在美国的零售价比在中国、印度等地的加工价高数十倍,就是这个道理。
04
平台获取流量,也在获取重要资产与未来
无论是制造商,还是品牌商,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就是因为产品溢价,如果连溢价的可能性都被平台攫取,被无奈转变成加工基地,那也真是它们悲哀了!
微信制作:YY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发布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