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应该授部分权力给下属,让他来自主做决策,而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这意味着下属的岗位职责、可使用权力和承担的责任,若这决策超出了他的岗位职责,则要上移到他上司甚至更高层管理者来做决策,不能强行去做的,毕竟公司是一个组织,还有其它部门在做监管上报的,正所谓“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然而提问这问题的管理者更在意的事——作为管理者的影响力或权力有没有被这下属削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以及对下属的“不放心”——会不会做出一个坏决策导致后续执行出来的结果伤害了整个团队,实力“坑了一把”同事和上司,这才是问题的核心点。
先从公司的组织架构开始谈起——按直线职能划分的管理架构是为了让团队管理者“事必躬亲”?
什么叫直线职能管理?就是把同一种岗位工作职责的人员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像所有的采购人员归为采购部统筹管理、所有的销售归销售部统筹管理等等,而这些部门一般是设立1-2个管理岗(一正职一副职),该部门决策的权力通常集中在他们两的身上,部门管理又会向上级(高级总监、总经理、副总等级别)汇报和请示上级做决策,这里面等级划分是非常明显的。这种组织架构在很多中小企业里面都非常地常见,它的优点是有利于统一指挥和领导,权力集中在部门管理者、中高层管理者身上,当公司业务还小、老板和管理者都在一线聚焦业务、发展业务并关注客户的利益时,这起的作用最好,对整个公司业务做大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公司业务做起来了,且每个部门人数也在增加的时候,集权力于一身的职能部门管理者不可能事必躬亲,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他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根本忙不过来,若要将所有的决策都要请示上报,让部门管理来做,那么会造成工作低效且出错率高,为什么?
集权式做决策的弊端就是决策效率低下,部门竞争力下降,且不利于对下属中人才的栽培,所以必须要做分权,而管理最担心的是下属做的决策不OK,那作为团队管理者该怎样做把控呢?
管理者的把控:将团队文化贯穿员工的日常、建立规范化的流程做把控、聘请有德有才的人来当下属等等
团队文化是指公司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它并不是虚的,也不是只挂在墙上,而是要让团队管理者将其注入团队成员里面去,反复讲,天天讲,可以用来考试、观察员工行为并给予反馈等方式来做考核,为什么?
管理者是没有办法每时每刻都陪在每个下属的身边,监督他将每件事都做好,但是可以向团队成员注入公司提倡的公司文化和价值观,让每位员工工作日常行为都能践行公司提出的价值观,让整个团队的人“同频”共事,那么在遇到一些未出现过的突发情况时,下属能按团队提倡的价值观去做判别,而不是考虑自己工作结果/利益最大化来做决策。例如拉到广告投放自然是为公司拉回业绩,但是这个广告有虚假宣传之嫌,并且找到相关的依据,那么这个订单宁愿不接,也不能接了去误导我们的消费者,因为公司价值观提倡的是客户第一和诚信做人,并非唯利是图。
所以在公司创立之时,就应该确立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不应该因为公司小就没有,使命和愿景是给我们整个团队的工作赋予工作意义: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帮助我们的顾客从服务/产品中获取价值?而价值观就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愿景和使命,要做什么行为去实现,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闭环,所以管理者应该在平时就要把公司文化向团队注入,贯穿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用行动来践行团队价值观。
随着业务的增加,单独员工个人是无法将客户交付满意的交付,所以不管是部门与部门之间,还是同部门内的工作,都需要建立一套相对固化的工作流程,让下属各司其职,才是管理者要做的事。为什么?
除了确立每个工作流程上的工作内容和对应的责任、权力外,管理者还要构建一个互相协作、监督并及时沟通的通道,怎样理解呢?
优先给德才兼备的下属做授权
管理者不能看一个人能干就给他放权,比能力强更重要的是,看看这位下属的品德怎样?这应该要从招人时就要注重这方面,并且在试用期和正式用工期内反复的验证自己对他的看法是否正确,只有从一开始的人是OK的,到后面的结果才能符合公司的预期,甚至超出公司满足的期望,具体我们要观察以下这四方面:
为人谦虚,证明对他人提出来的建议和新知识有所敬畏,不敢忽略,容易反思自己,而自大的人更容易停留在以前的成功经验上,对其它新的信息选择性看不见,更相信他自己,而谦虚的人同时也会受欢迎,同事们乐意与他们打交道,有着很好的基础。
是人多少都会有私心,若一个人正直,秉承公平,能克服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站在客户的角度和公司角度来考虑做事的执行方案,那么他更容易受到客户和同事的认可、赞同,从而使得同事们更拥护和信任他,再加上为人“言必行,行必果”,这人的一言一行在团队里面就很有说服力了;
能根据不确定的信息和有限的信息汇总来判断事情的重要紧急程度,看准出手时的时机当断则断,且让这决策快速地落地,不拖拉,从执行反馈中重新调整,直到结果能向理想的方向去发展;
谁用权力做决策,执行下去就得承担其相应的责任,不管其结果的好与坏,都得站出来背责任不推卸,特别是执行到一半遇到困难执行不下去的时候,更需要你站出来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解决困难,或及时止损并掉头,不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他人。
给下属分权是必然的事,那管理者应该怎样做分权?
为了提升决策的效率,缩短决策路径,并且把握好决策和执行的时间,充分授权给下属是有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给下属的权限做配置呢?
1.明确团队内每个岗位的能力、工作范畴、工作责任、开展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和赋予其工作的权力;
当你想扩招团队时,你就应该先把每个岗位的工作范畴、胜任能力、承担的工作职责、做好其份内工作所需要的信息都梳理一遍,用文字描述出来,并且将你的部分权力直接分给他们,只要在这职责范围内,管理者有建议权和知情权,拍版权直接交给员工,只要你认为这事就算让下属搞砸了,你也能背得起后续的责任,那么就放手让下属先干,有时候明知道下属做的决策偏离了轨道,执行上未达到预期,也让他先做一遍再调整过来,因为只有他亲身经历过时,才能让其从工作历练中得到成长,最后慢慢地做出当下更好的决策,从而使得团队内的人才能长成独当一面的员工,而不是“唯上”的下属或者团队内的小白兔。
2.管理者学会“克己”;
管理者要学会抓大放小:要么抓住重要的城市业务做“锦上添花”——利用公司在这地区不错的客户基础来做新的业务或将客户需求挖深, 看能否用小成本将公司的营收做上去;要么就是把握级别比较高的人事任命权、资金超过一定额度(看公司要求,例如像3W以上的预算)必须要经过你审批同意才行,还有一些就是上级亲自交带、千叮万嘱要做好的事,自己就亲自抓,其它的就交给你的下属去做决策,不超出他权力和能力范围的决策,都让他自己作决定,超出了再来向上请求与汇报,并且要带上他认为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只把问题抛给上司怎样解决。
管理者更要克制自己对下属的偏见:不管这下属之前犯的错有多大,或者之前的表现不咋滴,我们不应该给这位下属贴上标签:不能大用、经常犯错让人不省心,人是会有成长性的,你经常带这样的有色眼镜去看下属,这位下属就是你眼中的“不靠谱”、“不放心”、“不信任”的人,那么你会放心交给他做决策吗?显然不能,实际上,下属真的有这么你所想中的那么差劲吗?还是因为你看人的时候只记住了他人的缺点?千万不要让这些偏见影响了你的判断,从而不耽误下属的前程。
3.给下属铺好路,扶他上马,当他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时,送他一程
因为下属不是管理者岗位,他没有自带你分给他的权力,这时候你要为“铺路”——跟那些他经常打交道、需要协作和安排工作的人打好招呼,通过微信建群或带着下属与相关人面对面沟通讲清楚,扶他上马。
同时我们要注意,让下属独立决策和独挡一面,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这过程必须是循序渐进的,从唯“老板的决策是从”到“自己能担当起责任的自己拿主意”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下属一开始也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放权了,从而会畏手畏脚,甚至向你请求建议,你的建议就是最后的决策。在下属遇到困难或者疑惑时,管理者要多与下属沟通管理思路和看法,少给出指示,多跟他讨论管理的思路、信息的变化和配套的资源有哪些方法,让他的视野开阔,能敢于自己做决策,多分享成功的案例,且敢于跟他一起承担若决策失误后的结果,共同解决失误后的补救办法,减少损失并和下属及时地做业务复盘,从中吸引经验和教训。
4.要建立决策后的执行反馈机制;
没有一个决策是完美的,它肯定会有与现实情况不符合的情况,遇到这情况并不是停下来做请求,而是回到决策前的信息:为什么要做这个决策?做这决策的目的是什么?该怎样调整人员、执行动作、协作工作流程、资金物资等来适应现实情况,让决策执行落地,必须收集执行中的反馈:收集内部客户(销售人员、销售业务支撑人员等不同岗位的真实反馈)与受这决策执行影响的真实客户反馈,我们不直接提问,通过管理者和做决策的下属的走访和交谈,从侧面问问题,从而了解这决策是否凑效,该怎样去做改善,回来后再将信息汇总再做调整。
说一千遍,不如自己亲自干一遍,快行动起来吧!
【红尘一醉】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原创首发头条号。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发布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