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小吃,为何这么难吃?了解这个历史真相,或许本地人也懂了

作者:石亚茹 分类:美食行业 时间:2020-11-24 11:01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这几天都被朋友圈“北京下雪”视频所刷屏。

有人说,北京一下雪,就成了北平。

作为中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一举一动自然得到极大的关注。

虽说北京拥有千年历史遗迹,也拥有全国最多的历史文物,但不少外地游客从北京回来,总会产生这样一个疑惑----

北京,咋就没有美食呢?

(被老北京们认为玷污了北京小吃的王府井小吃街)

这种说法还真不夸张,去北京喝过豆汁的人更有体会,作为首都,但北京却被号称为----“美食荒漠”,就连全球最权威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至今都尚未落户北京。

比起上海,广州,为何北京美食那么难吃?

与北京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上海,广州有生滚粥、肠粉、早茶,上海有小馄饨、生煎、小笼馒头,即便不是本地人,都很容易爱上它们。

而再看看北京,北京经典三大小吃----豆汁、卤煮和炒肝,尽管名气还真不小,但要不卖相丑陋,要不就是口味重,口感差,甚至就连北京本地人,也并非人人都爱接受。

(豆汁)

不仅仅是小吃,北京菜在一些人眼中,更像是黑暗料理一样存在。

上海本帮菜,什么扣三丝、腌笃鲜,广府粤菜,什么清蒸鱼、白切鸡,都是追求淡雅爽口、醇厚鲜美。

(清蒸鱼,是粤菜里最能体现粤菜清淡及原味的烹调方法。)

而北京菜,最经典的就京酱肉丝、宫保鸡丁

你就会发现要么就用浓稠的酱,要么就用淀粉勾芡,而且最关键还爱用麻酱,无论是吃火锅,还是做烧饼、吃凉面,都喜欢来一勺粘稠香浓的麻酱,原本食材的味道立马就被包围,摧残一切美食和味蕾。

(外地人最害怕,就是自己点好的麻辣烫突然加一勺麻酱)

之所以如此爱吃重口,其实还是跟北京历史有关

我们仔细分析北京的经典食物。

比如豆汁,原本就是做绿豆淀粉或粉条的下脚料;比如卤煮,原本是来自宫廷菜肴“苏造肉”,但民间考虑到五花肉比较贵,于是用价格低廉的猪头肉和猪下水来代替,再用面粉烙的火烧,一碗主食、副食以及热汤立马就有。

(卤煮)

事实上,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比起广州、上海,北京位于北方,气候较冷,出产的食物品种较少,而当时交通运输的不方便,所以外地新鲜食材难以长时间保存。

而在这样环境下,比起追求美味,人们更注重的是吃饱,所以做出来的菜也比较粗犷,于是追求了掩盖食材本身的异味,所以喜欢多放酱,多放盐来替代。

由于历史上,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再外加现在首都,这种地方一向都是外来人口的聚集地,影响北京菜最大两拨势力,莫过于山东的鲁菜和西北的回民菜。

因此没有自己独特之处,再加上北京历史上一直都是人口流动迁入处,全国各地人涌入北京,口味太杂难以调和,因此为了适应更多人的需求,当地餐馆都只好纷纷改良,最终的味道也就变得马马虎虎,将就填饱肚子。

(1933 年全国12个城市工业化比较表)

当然了,要说评价一种食物是否好吃,都是自己个人主观色彩,只是一种观点并不是事实。

正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由于这座城市涌入全国不同地域的人口,七嘴八舌的人也就更多。

当然,除去豆汁、卤煮和炒肝,北京还是有一些美食,比如北京烧鸭!涮羊肉!炸酱面!

历史叔至今还在回味!

来源:翻开历史叔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发布者删除。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