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界有句行话:“好飞机是造出来,也是飞出来的”。随着第5架C919交付入列,C919大飞机执飞航线继续“上新”。3月8日起,C919开始执行第三条定期商业航线——上海虹桥—西安咸阳。
这则好消息引发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关注。关联近期数据,民航春运总旅客量8345万人次,旅客运输量创新高,委员们感到振奋。大家表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产业,民航业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国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关键支撑作用,由此建议:夯实民航基建,拓展合作网络,助力建设竞争力更强的一流航空运输强国。
推动国产大飞机规模化商业运营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航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养民看来,国产大飞机要取得市场和商业运营的成功,需要持续探索规模化运行模式,“各方共同努力,一起推动国产大飞机顺利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
李养民介绍,目前东航机队中已有5架C919飞机投入商业运营。截至今年2月底,东航C919机队累计商业飞行时间超3272小时、执行商业航班1131班、承运旅客超14.5万人次。去年9月,东航与中国商飞签署购机协议增订100架C919,持续扩大国产大飞机运营规模,预计今年东航C919机队规模达到10架,国内其他航司也将开始接收C919。随着C919实现更多交付,国产大飞机正迈向规模化运营。
李养民提出,相较于国际上成熟的同类机型,国产大飞机在规模化商业运营上尚处于初级阶段,要取得市场和商业运营的成功,需要持续探索国产大飞机规模化运行模式,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议围绕零部件维修保障体系、运行保障体系、商业运营资源配置、相关政策配套等多方面,进一步协同发力。
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姜春水深有同感。他给出一组数字:截至去年底,已注册国产运输飞机共计131架,但仅占我国民航机队总量的2.77%。
他认为,通过ARJ21和C919研制,我国已基本建立单通道客机集成和总装能力,后续急需在产业链尤其是民机系统设备研制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以推进国产民机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同时,国产民机的商业运营,其安全高效顺畅的运行保障支持体系和能力建设同样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夯实民航基建,拓展枢纽网络
展望2035年,中国民航将助力建成航空运输强国,力求在行业安全、服务能力、设施装备、技术创新以及管理水平等关键领域,加速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紧扣民航行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此次他带来3份建议,与民航基建紧密相关。
王煜关注到,我国中西部多山区,山高路险,建造公路和铁路的难度高、投入大、运行成本高、养护费用大,而航空运输则相对快速高效。他建议,在固定资产投入中加大民航建设,新开、加密东部发达地区至中西部的航线,促进东西部产业转移,方便人员、物资、资金、信息往来,助力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提出建议:“进一步恢复国际航线,促进出行消费。”他表示,要继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巩固中欧合作,强化中美航权合作,为国际航班恢复创造良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基础;加强文旅宣传推广,提升入境签证便利性,重点提升国际夜航保障能力和中转保障效率,降低国际航班运营成本、便利旅客中转出行;优化集中航线资源,鼓励民营航司补充拓展枢纽网络,提升国际化水平,实现差异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