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年近花甲 李连杰依然是中国武术的闪亮名片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4-04-30 13:00
开说 - 开说策划部

他,是家喻户晓的功夫巨星;

他,是中国武术的闪亮名片;

他,是传承武魂的交流使者。

从全国武术冠军到功夫巨星,李连杰的武术人生有着诸多酸甜苦辣的故事,也有着荡气回肠的浮沉。

少年李连杰

传承武艺 炼成功夫巨星

李连杰1963年4月生于北京市。1971年,时年8岁的他进入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在师父吴彬的带领下开启了武术运动员的生涯。每周6天、每天8个小时——如此习武生涯十年如一日。

李连杰(右)与师父吴彬

谈及早年吴彬对自己的栽培,李连杰感恩道:“我真的很幸运,也很感谢我的师父——吴彬老师。他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带我,他很了解我的想法和需求,他除了教我基本功之外,还给我找了无数位老师,练拳、练剑各方面的冠军都教过我,能够学到不同的知识。”

罗斯福接见中国武术代表团

李连杰参与中国武术的推广可以追溯到50年前。1974年,11岁的李连杰作为中国武术代表团的一员出访美国,在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面前表演了一套拳术对打,收获赞誉。

从全国冠军到功夫巨星,李连杰始终致力于中国武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从1982年《少林寺》的横空出世,到后来的《黄飞鸿》《方世玉》《英雄》《霍元甲》等,李连杰为中国功夫电影树立了新标杆。而通过他的电影,全球观众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他也身体力行地参与许多文化交流活动,将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

内容图片

李连杰《霍元甲》剧照

用于革新 助力武术入奥

为推动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李连杰以自己的方式不遗余力地探索。在研究奥运会的需求及背后的游戏规则后,李连杰发现,热兵器时代来临后,西方国家很快把冷兵器时代的一些打斗模式转变为体育项目,“比如标枪、铅球和射箭,最早就是用作防御或杀敌”。

同时李连杰认为,空手道之所以进入东京奥运会,是日本方面把武道进行了细分,将空手道、剑道、合气道等一起推广,看哪个能率先实现国际化。对此李连杰反思并指出,中国武术长时间没有详细且适合奥运会的分类,“能在全世界流行的东西一定要标准化、简单化、人人能参与、没有性别歧视,这才符合奥运精神”。

内容图片

太极拳

综合考量,李连杰认为中国武术中的太极拳入奥的可能性最大。原本的太极拳讲究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但是李连杰认为要做减法,减到采、挒、肘、靠,并在比赛场设定为一个高1.5米、直径3米的擂台,把对手打下擂台就得分。并且,李连杰参考跆拳道和拳击的规则,按体重、男女分组,这样就避免了性别、种族歧视。这一项目被命名为——功守道。

内容图片

李连杰《功守道》剧照

“拍影视剧是表演,参加体育比赛是为了金牌,只有军队的武术能置人于死地。我练武术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这就是出发点,你的出发点是什么,就决定了这个武术能不能有实战性。功守道避开了风险性大的的动作,更多的是斗智、斗力、斗技巧,这样年轻人才可以参与。”李连杰表示。

内容图片

图片来源:互联网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