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一则关于“知名新能源巨头旗下锂电项目被宣告终止”的消息在互联网平台传播,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锂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产能或已严重过剩。
据业内消息显示,频繁跨界的黑芝麻4月19日发布公告,称鉴于2023年下半年起新能源电池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与公司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假设条件产生了重大差异。基于此,公司决定不冒进、暂缓项目建设,旗下35亿锂电项目将终止,以最大程度减少公司损失。有业内观察人士分析,尽管黑芝麻声称项目暂缓实施,但其实就是变相终止。

4月26日,国内另一大新能源巨头-华软科技发布公告,称受市场行情、投资环境及行政审批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推进计划缓慢,未达预期。基于上述客观情况,公司决定终止上述两个项目。据了解,华软科技终止的这两个项目分别为全资子公司武穴奥得赛化学有限公司拟新建的年产12000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沧州奥得赛化学有限公司拟新建的年产6000 吨氟代碳酸乙烯酯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上述两个项目的年产值为18000吨。

短短一周时间,已有3个锂电项目或暂停、或终止,而这也预示着行业形势不容乐观。我们都知道,过去几年,国内锂电行业得以快速扩张,虽然产能规模不断增长,但利用率却逐年下滑。2022年,全国锂电行业产能利用率为87%,到了2023年,这一数据下滑至50%以下,形势可谓是非常严峻。有专业人士表示,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扩张,产能利用率或将持续下探。有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锂电需求量为1000GWH,而2025年我国锂电产能将达到4800GWH,这一预测数据显示锂电产能利用率将跌落至21%左右。浙商证券的研报预计,2025年国内磷酸铁锂产能就将达到575万吨,而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需求量或仅为约267万吨,产能过剩量超过300多万吨。

整体来看,当前动力电池正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影响也开始凸显。随着头部企业的持续降本,电池价格持续下探,价格战一触即发。有业内人士表示,价格战的开启意味着业内没有真正的赢家,弱小者被淘汰出局,头部强者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遍体鳞伤。不过,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价格战或意味着行业洗牌,加速优胜劣汰,使得行业尽快进入健康发展轨道。(文中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