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区长李俊杰:奋力谱写海淀知识产权保护新篇章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4-08-08 09:39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2024年8月2日

《中国知识产权报》第2版

头条聚焦海淀

刊发文章

《奋力谱写海淀知识产权保护新篇章

——访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区长李俊杰》


《中国知识产权报》(2024年08月02日第2版)

全文如下

↓↓↓

开栏的话:

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是不断加强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完善大保护工作格局的重要抓手。今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二批15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名单,旨在通过示范区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中国知识产权报特开设“保护示范区建设·高端访谈”专栏,与第二批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相关负责人展开对话交流,畅谈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高质量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带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整体提升。


开展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动员部署会召开,海淀区作为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全面启动和部署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近日,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就有关情况专访了海淀区人民政府区长李俊杰。

  记者: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方面,海淀区近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俊杰:海淀区聚焦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功能定位,坚持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不断创新举措,夯实知识产权发展基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区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工作机制在务实深化中日趋完善。海淀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知识产权工作,制定《海淀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海淀区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推出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运用等方面的一系列专项政策。建立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区领导牵头的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并推进市区共建、京津冀区域协同,形成了高效联动的区域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创造质量在培育推动中走向领先。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支持建设23家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中心,连续6年举办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搭建高价值专利培育经验交流和推广平台。实施标准创新领跑计划、知识产权强企培育计划等。加强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服务重点产业和企业专利快速获权。截至2023年底,全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5件。


  价值效率在改革创新中实现跃升。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2000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近5000名专利代理师在此汇聚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建立3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支持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和30家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办公室建设。设立4000万元规模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以及1000万元规模的知识产权运营担保风险补偿基金等,出台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专利开放许可等试点政策,推进发行4期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46家科技企业融资11.29亿元。2023年,全区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3550.4亿元,占全市的41.6%。


  营商环境在服务保障中不断优化。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调解仲裁等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推动设立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中关村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深入产业园区设立7个知识产权法官工作站、检察官联络站、19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联合专业机构设立10家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工作站,设立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区域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断提升。

  记者:下一步,海淀区将如何推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

  李俊杰: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的生动实践和具体行动。海淀区将强化组织保障、资源配置和跟踪问效,着力打造体系健全、运行顺畅、高效便捷、保护有力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工作创新举措,为海淀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新质生产力示范区进一步增添动力和活力。


  聚焦人才,打造高品质知识产权保护资源集聚区。充分发挥区域创新资源高度集聚优势,寓保护于服务之中,培育和引进一批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一批知识产权高水平服务人才,汇聚国际知识产权专家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依托“海英计划”“薪火共燃”计划、“海LINK”实训计划,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人才梯队培育和国际化人才培训等工作,打造知识产权人才高地。


  聚焦产业,打造高价值知识产权源头保护引领区。聚焦创新发展和国家安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一批高质量专利,建设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中心,培育一批承担国家使命、参与全球竞争的知识产权强企。加强数字产业等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围绕大模型、人工智能生成物等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开展研究,在前沿领域探索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为培育千亿、万亿级产业集群提供知识产权支撑和保障。


  聚焦改革,打造高效能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先行区。发挥中关村作为国家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的独特优势,探索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模式,积极承接国家知识产权各项先行先试工作,试点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专利快速确权、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商业秘密保护创新等工作,深化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四合一”检察职能集中统一行使改革。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大数据、大模型、区块链等技术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场景应用。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作者:李倩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