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配料、自动种菌、智能出菇……记者探访全国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揭秘蘑菇全自动化生产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4-10-20 22:29
数字乡村-村CBD、村BD - 供应链部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

走进坐落在莱西市院上镇的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菇实验棚,人一般高的七层铁架上整齐摆放着菌包,菌包的扎孔中长出了一簇簇圆润饱满的菌菇。点击棚外的操控设备,棚内便可自动开启温度、湿度等的调节。不仅菌菇的生长环境实现全自动控制,菌包菌种的制作在这里也实现了全智能化。

10月17日,记者走进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示范基地,揭秘食用菌的全自动化生产。

自动配料、自动种菌、智能出菇……记者探访全国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揭秘蘑菇全自动化生产

长出的平菇

平菇、香菇、猴头菇……自动化恒温大棚全年不间断产菇

打开菌菇实验棚的大门,一阵凉气扑面而来。在平菇实验棚内,白茫茫的雾气升腾,温度基本在13℃到15℃左右。一个个小臂长的菌包整齐划一地摆放在人一般高的七层铁架上,棚内干净整洁,还有一股菌菇的清香。

每个菌包上扎了几个孔眼,平菇就从这些扎孔中破袋而出。用手摸一下平菇表面,手感湿滑。“平菇生长需要水分,但水分子太大又会影响其生长。”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鹏程说。

那该如何实现自动化浇水呢?刘鹏程指了指棚顶。

记者看到,在大棚的顶部,配备了喷淋管,还有灯带、冷气管等等。“这些实验棚全部是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喷淋管喷出的水分子很细,可以增加菇的含水量;灯带的作用是模拟光照;冷气管让全棚温度更均匀;还有可以自动打开的通风窗……”刘鹏程介绍。

自动配料、自动种菌、智能出菇……记者探访全国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揭秘蘑菇全自动化生产

后培养间的菌棒

那么这些冷气和水分是从哪里来的?刘鹏程带领记者走到实验棚的最深处,两个正在运作的冷气设备一头连接着棚顶的冷气通风管道,一头连接一个绿色的大铁罐。铁罐里储存着水,冷气就是由这里面的水转换而来,喷淋管的水分也来自于此。

这些设备全部由实验棚外的一个电子屏幕控制。电子屏幕设置了恒定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比如这间平菇实验棚,室内设置了两个温度12.7℃和13.6℃,室内湿度为96.9%,二氧化碳浓度为547。“系统已经自动设置好了菇房状态,只要低于或高于这个值,里面的设备便会自动操作。此外,如果想调整温度、喷淋、新风等,不需要进棚,站在棚外点击屏幕就可以设置。”

实验棚的菇多种多样,有平菇、香菇、猴头菇等等,每一种菇都十分干净。来到香菇实验棚,刘鹏程摘下一棵香菇邀请记者品尝,口感很绵密,吃到嘴里先是一股奶香,紧接着是淡淡的菇的香气。“一般来讲,香菇不建议生吃。但我们用的是净化水,并且在干净的环境下生长,所以基本可以生吃,但是进入市场流通后,会有细菌繁殖就不建议生吃了。”

自动配料、自动种菌、智能出菇……记者探访全国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揭秘蘑菇全自动化生产

猴头菇

这些菇的产量也十分惊人。像平菇,每7天就能长出来一茬,每个实验棚有9600个菌包,一个棚一茬能产1万斤。菌包每半年更换一次,成本价在每棒1.8元至2元,蘑菇则能卖到4元至5元一斤。“原本只能春秋种,现在有了大棚,能够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生产,利润十分可观。”刘鹏程笑说。

从原料分配到智能出菇,全自动化生产节约八成劳动力

“这个工厂年产3000万包菌棒,以前要用到400人以上,现在只用了70人,设备设施的智能化节约了80%以上的人工。”刘鹏程从事食用菌行业十年多,亲眼见证从地栽到现在的全自动化生产,他说这也是中国食用菌发展的一个缩影。

跟随刘鹏程深入生产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山丘般的木屑堆。传送带正在将这些木屑传送到筛选机,自动筛选过滤掉不合格的木头原料。筛选出来的木屑直接到装包车间。

想起在实验棚内,记者看到不同的菌菇,对应的培养基的颜色也不同。原来每种菌菇培养基里的原料是有不同配比的。“每种菇它是有碳氮比的,菇的生长需要碳源和氮源,比如香菇的比例是30:1,平菇的比例是20:1,根据这个比例自动化配比。有的是纯棉籽壳,有的是木屑和棉籽壳按一定比例混合。”刘鹏程说。

自动配料、自动种菌、智能出菇……记者探访全国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揭秘蘑菇全自动化生产

一簇簇平菇圆润饱满

在装包车间,机器里“蹦”出来一个个用塑料袋扎紧的菌包,由传送带继续向前运输,只有3个工人站在传送带前进行检查。这套全自动化生产系统,一天能产7万包菌包。而在以前,人工套袋扎口十分麻烦,同样的产量则需要60余人。现如今只需要3人检查质量。

传送到最后,自动化装架机将一组菌包一层层摆放到铁架上。装满后,工作人员开着叉车将铁架叉走。再由刺孔机给菌包扎眼,并将菌种放置到孔里。这就是在实验棚看到的菌菇培养基的原型。

但在搬到实验棚前,菌棒需要先在培养间培育90天的时间,在前培养间培育一个月,在后培养间培育两个月。

“刚接上菌种很容易受到杂菌的侵袭,所以需要有净化,前培养间有空气过滤器,把杂菌过滤掉,确保车间的空气纯净。后培养间就是让注入的菌种在培养基内延伸生长,到第90天菌棒各项指标就达到成熟标准了,内部孕育的菌丝在一定条件刺激下,就可以扭结形成菇蕾。”刘鹏程说。

在培养间里,很少能够看到工人,已经完全是自动化体系。

自动配料、自动种菌、智能出菇……记者探访全国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揭秘蘑菇全自动化生产

摘下来的平菇表面干净光滑

当刘鹏程打开后培养间的大门时,两侧四五米高的菌棒整齐罗列在铁架上,从门口延伸到房间里的最后一寸空间。每个铁架两侧的灯带亮着,成千上万包菌棒呈现在眼前,这一幕十分壮观。

当把菌棒放到棚内环境里,即是对菌丝进行外界刺激,为了保护自己它们开始“繁衍后代”,菌菇就这样产生了。

刘鹏程告诉记者,他们在全力推广运用食用菌循环生产技术,“收集农作物秸秆、废旧果木,经过粉碎、预湿、发酵等环节加工制成菌包基质原料,出菇后的废旧菌包还可再堆肥、还田,年循环利用废弃果木达6万余吨、消化小麦、玉米秸秆3000吨。”

盘活闲置房屋,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1.5万元

食用菌种植投入少、时间灵活、技术门槛低、进入退出便捷,是一个典型的富民产业。莱西市推出“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发展模式,引导农户通过庭院经济、林下种植、订单种植等多种方式发展设施食用菌种植,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约130万平方米,农户人均年增收1.5万元。

“现在周边和我们合作的农户有50余户,他们利用闲置的房屋,从我们这里购买菌棒,回去自己种植,可以自己售卖或者我们统一收购销售。他们只种春秋两季,一年也能增收1.5万元。”刘鹏程说。

“3天就可长出菌菇,8天就可进行采摘、销售,利用一早一晚闲暇时间在自个家里就能挣钱!”莱西市院上镇刘家寨村村民刘华春心满意足地分享种菇心得。

自动配料、自动种菌、智能出菇……记者探访全国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揭秘蘑菇全自动化生产

香菇

农户庭院中的朵朵菌菇正成为“增收密码”。作为菌菇种植领域知名企业,艾泽福吉落户院上镇后,通过当地共富公司统筹,与有合作意向的农民签订合同,公司提供菌棒和技术培训,帮助农户将原本闲置的农家庭院改造为菌菇房,出菇后统一购销,带动农户共同增收致富。自2023年3月开始探索该模式,目前已与周边50多个农户达成合作,实现了“庭院就业、“早晚”致富。

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宏志表示,每年公司都会开展2至3次种植技术培训,并在种植期内对农户进行“点对点辅导”。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将食用菌生产风险最大的菌种装包、预培养等环境全部交由企业利用现代设施设备进行控制,有效提升了食用菌种植的效益和成活率。如此一来,既能给农民种菇吃下增收“定心丸”,又能培养一批掌握致富技术的高素质菇农。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