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放过姜萍

作者:拓荒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4-11-05 08:45
软件著作权服务中心-企业CBD - 服务中心
昨天,“姜萍事件”真相大白。根据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与涟水中专发布的通报,姜萍的指导老师王润秋在预选赛中违规对其“提供帮助”。
通报一出,消失几个月的姜萍再次被裹进舆论漩涡。有人谩骂,说她品行不端,玷污了数学的神圣;有人讽刺,说她浪得虚名,还妄想站在科学顶端;更有人搬着凳子坐等吃瓜,想看看事态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不可否认,姜萍的成绩违背竞赛规则。但资本的裹胁、流量的冲击、教育的浮躁等都是“帮凶”,它们共同汇聚成了这场骑虎难下而又撕裂对立的舆论洪流。令人痛心的是,17岁少女被推到风暴中心,事中事后都承受着来自各方的指责与数落。这不得不让我们喊一句:请放过姜萍。
内容图片
▲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有关情况说明。/阿里巴巴达摩院
内容图片
放过姜萍不仅是停止网暴,更是要让科学变得干净,让兴趣变得纯粹,不能总打着公益旗号做着最私利的事情。不然到最后,既让人才受伤,也让公益蒙羞。
从官网可以看到,这项赛事由阿里巴巴公益、达摩院联合举办,旨在通过有乐趣的竞赛激发人们对数学的热爱,关注这门基础学科。截至目前,赛事已吸引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万人次参与。
当许多企业还在为订单奔波,为转型苦恼时,阿里公益却干着国际数学联盟该干的事,的确让人敬佩。可不论前几届赛事挖掘了多少数学人才,点燃了多少人心中的数学梦想,至少今年这一届,公益旗号下难掩利益的色彩。
首先,预选赛结果出来后,达摩院明知像姜萍这样的选手晋级情况非常少见,却不加以核实,反而“如获至宝”——第一时间采访姜萍,花费大力气制作宣传视频,以“不要影响选手比赛”为由拒绝其他媒体接触。
当所有信息都来自达摩院时,“首位中专生进入全球数学决赛”的励志故事,瞬间就踩中了期待底层逆袭的民意,让姜萍成了“顶流”。这一过程,也让这项赛事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公益助力数学的溢美之词更是不断出现。
但令人不解的是,当姜萍自己都惊讶、当各种专业质疑不断出现后,花两个小时就能测出的数学水平,组委会硬是足足拖了100多天。这100多天所形成的舆论,让赛事得到足够曝光,却让一个17岁女生在饱受舆论压力退学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这难道就是公益该有的态度与格局吗?这就是爱护和对待人才的方式吗?而这份花了100多天等来的通报也是含糊其词,连具体成绩也不敢公布。
内容图片
▲姜萍。/“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
内容图片
放过姜萍不仅是停止网暴,更是要让教育退去浮躁,让它回归到日复一日地耕耘,而不是总妄想在投机取巧中“一口吃成胖子”。以拔苗助长的方式培养人才,最终受伤的只是一个个“方仲永”。
学生成绩如何,教的老师心里最清楚。由此反推回去,作为指导老师,王润秋当初鼓励姜萍报名、又在预选赛中“提供帮助”,这是基于何种心理值得细品。
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爱好与潜能,许多天才也因此诞生。但不论何时,培养学生都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搞“速成班”或走捷径,让学生成为学校发展的招牌与卖点。
此次事件,赛事举办方负有重大责任,但教育的浮躁也不可不察。当高考状元被各个大学疯抢,当优秀考生被招生组“全程陪同”,被班主任“截留”下志愿填报密码,此时,高分学生们又何尝不是一个个“姜萍”?他们被迫成了学校的荣光与名片,可当聚光灯齐刷刷照来,谁又真正关心过聚光灯下每一个孩子的心情?
所以,当再回看王润秋在镜头面前剖析自己的数学之路,顿感愤怒;当再重温涟水中专校长王文林喊出的打造“中专985”的豪言壮语,心情已由愤怒转为了悲哀。
当他们带着功利心出发,当他们眼睁睁看着姜萍退学,当他们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愿意、也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这样虚伪与懦弱的人如何为人师表,又如何去抚平一个17岁少女受伤的心。
内容图片
▲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获奖名单。/阿里巴巴达摩院
内容图片
放过姜萍不仅是停止网暴,更是要在热点面前保持冷静,不为流量所诱惑,不向期待去低头,而是用专业精神去重复做着求证的“傻事”。
一位网友评论说:“朋友会欺骗你,恋人会背叛你,领导会刁难你,但是数学不会,因为不会就是不会。”
这是多么简单而富有哲理的道理。可在这次事件中,一些媒体忽略了基本常识,省去了专业判断,仿佛成了一头头饥饿的狮子,在看到“首位中专生进入全球数学决赛”这块肥肉后,立马扑上去大快朵颐,吃得津津有味。
近年来,类似这样的“翻车”新闻越来越多,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不愿意做重复求证的“傻事”。以此事为例,即便当初达摩院掌握着独家消息源,媒体也可以在后续的面对面采访中再次求证,而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试想,如果当时抑制住了流量冲动,稍微慢一点去满足公众对励志故事的期待,更加谨慎发出对教育不公造成“天才遗珠”的鞭挞,或许舆论对立就不会这么深,对姜萍造成的伤害也不会这么大。
如今人人都有麦克风,网络舆论形势错综复杂。主流媒体不能只是升级硬件、做好转型,最核心的是专业素养不能丢,质疑精神永保留。
对于姜萍来说,这几个月就像一场梦,如今梦醒了,她却不见了。在这场梦中,资本、流量、学校、媒体,都站在姜萍的身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唯独这个踉踉跄跄被推到前台的17岁少女,遍体鳞伤。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