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个不努力的孩子,对于父母而言确实很糟心。父母真心希望孩子积极上进,努力学习,具有健全的灵魂;努力锻炼身体,具有健康的体魄。
如何改变一个不努力的孩子?3个关键词,做一个深度觉察的父母
第1个关键词,努力
什么是努力?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概念,之所以家长觉得孩子不够努力,是因为孩子的努力并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又是从他们自身角度出发的,所以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并不能代表孩子真的不够努力。
孩子的努力有时并不像家长所看到的那样,比如一个孩子在书桌前坐了整整一个下午,那么在家长的眼里也许他们就是努力的。可是家长却并不知道,孩子虽然把课本摊在面前,但课本下面却藏着小说,这样的学习显然没有效率,甚至都称不上是在学习。
所以不要盲目的否定孩子,因为一旦家长总是在孩子耳边唠叨他们不够努力,孩子就会产生错觉,认为自己真的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当孩子贴上了这样的负面标签之后,即便他们原本已经很努力了,也会渐渐变成像标签一样的人,甚至导致孩子自暴自弃。
第2个关键词,改变
正如一个习惯的形成需要花费人们很长的时间,改变同样也是如此,甚至会比形成习惯更困难。因为神经回路已经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甚至有了独立的生命,所以人们会下意识的不断重复,导致习惯越来越稳固,越来越难改变。
改变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如果家长想让孩子主动的改变,必须首先学会接纳孩子,这不仅包括接纳孩子的优点,同样包括接纳他们的缺点。只有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认可,学会客观的看待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他们才有可能会进,这种主动的改变会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但是如果家长想要被动的改变孩子,则很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因为这是在向孩子施加压力,向孩子展示自己的控制欲。没有人愿意心甘情愿的被他人控制,即便是年幼的孩子也不例外,所以他们会反抗,甚至会愈演愈烈。
孩子不愿意努力,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尝到过甜头,比如一个孩子在他人的印象中不仅会玩,而且学习成绩也非常好时,孩子就会放弃他们暗自的努力。
因为他们潜意识里会觉得自己的努力被发现了,但又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他人就会说自己笨。即便是有了好成绩,别人也不会说自己聪明,而是说自己学习用功刻苦,甚至会说勤能补拙。
于是孩子变得不敢努力,这看起来是一种行为上的懈怠和消极,但实际上却是孩子缓解心理疲劳的一种方式。父母要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真正的理解和接纳孩子,才有可能改变孩子的这种不积极的行为,让孩子变得努力。
第3个关键词,引导
我们经常会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着重于引导而不是包办,因为引导的真正主体是孩子,父母只是在一旁对孩子提供了适当的点拨,真正的领悟还是要靠孩子。只有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那么孩子便会更有动力,也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越走越宽。
如何引导孩子?
1、放下心中的焦虑
家长要学会真正的接受孩子,这样才能够更理解孩子,心中的焦虑感也会随之减少,只有家长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才能够对孩子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当家长愿意接受现实之后,才会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从自身出发寻找前因后果,也许能够更好的引导孩子。
2、挖掘孩子内驱力
孩子的内驱力是隐藏在内心的,其实就是孩子内在的动力,只是很多时候不会主动表现出来,而是需要外界的激发。想让孩子的内驱力得以表现,那么就必须挖掘孩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永动机,孩子只有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时,才会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并且持之以恒。
家长这时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规划,为孩子制定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虽然这些小目标是大目标的分解,但是只要孩子能够完成其中一个,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这种方法自然能够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也许孩子是为了奖励,也许孩子是为了真的进步,总之他们的内驱力都已经被激发了出来,自然离梦想也会越来越近。
帮助孩子从改变自我做起
1、改变我们的眼睛
我们眼睛能看到的事情其实都有着两面性,也许大部分人会盯着其中一面,但是我们也要尽量把事情看得全面,这样才能够促进孩子进步。也就是说孩子在他人的眼里也许不是很优秀,但是父母要学会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达,这样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一直保持,直到有所进步。
2、改变我们的耳朵
孩子有时会口出狂言,说一些自大甚至目无尊长的话语,这是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勃然大怒,把孩子劈头盖脸的责骂一顿。却从来不会关注孩子的内心,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是不是受到了委屈或者有什么需求。这只会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淡,因为他们觉得父母不理解,甚至都不想理解自己。
3、改变我们的大脑
孩子有时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也许只是因为他们遇到了难题,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父母此时要尽量给予孩子温暖,告诉孩子不管如何自己都会站在他们的身边,让孩子不要紧张不要害怕。给孩子多一点理解和包容,不要用固有的思维去衡量孩子,家长才能尽量多的看到孩子每一点的进步。
改变一个不努力孩子真的是不容易,我们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也许首先得做出改变,孩子才能慢慢改变,只要孩子肯改变,肯努力,不管任何时候,都不晚,多鼓励和支持,信任,理解我们的孩子,听听我们的孩子心里怎么想,因势利导,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