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 长江日报记者王南芳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2025年,武汉市以《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课程教学实施指南》的编制为契机,推进国家安全教育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结合,呈现出“门门功课说国安”格局。这一创新探索,初步破解了国家安全教育碎片化、表面化难题,让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田生根发芽,意义十分重大。
与之相印证,我们看到,武汉探索正沉淀一批特色做法和经验。一是顶层设计破题。国家安全教育不是某一学科的“专属课”,也不是偶发性的“活动课”,而是需要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终身课”。我市以系统思维打破学科壁垒,通过《指南》的顶层设计,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体系和思维理念融入全学段、全学科课程教学。这种一体化设计,让国家安全教育从“零敲碎打”转向“润物无声”,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二是长效常态奠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遵循规律、追求长效。武汉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学段认知特点设计渐进式教学目标,力求学生学懂弄清,并通过建立教学评估反馈机制,确保教育成效可追踪、可优化。与此同时,武汉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常态化教学管理,避免“一阵风”弊端,使总体国家安全观能够扎根青少年成长轨迹。
三是协同机制赋能。国家安全教育不止在校园,武汉以“融入工作”为纽带,通过师资培训、实践基地共建、社区联动等举措,激活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效能,让青少年在真实情境中感悟国家安全与个人命运的紧密关联,推动认知从“知”向“行”跃升。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打牢国家安全根基要从每一堂课、每一个孩子抓起。武汉实践的初步成效证明,国家安全教育是一项需要科学设计、持续深耕的系统工程。其价值不仅在于培养青少年的风险意识和安全素养,更在于为民族复兴锻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让我们期待这一可贵探索进一步走深走实。
(参与采写:张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