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前沿关注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企业语言需求变迁与培训策略研究
沈晓敏
数字化与全球化深度交融的时代浪潮下,人工智能逐渐渗透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办公流程自动化、智能客户服务等均展示着技术对企业的赋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快,企业间的国际业务往来愈发密切。语言作为跨越文化交流的工具,其重要性在企业发展中愈发突出。智能翻译软件和语音识别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领域的深入应用,显著改变了企业的语言使用与沟通模式。这种显著变化不仅与企业日常运营效率相关,还对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市场竞争力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究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企业语言需求变迁规律,对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企业语言需求变迁表现
能力进阶:复合语言能力重构职业需求。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企业对员工语言能力的需求已从基础的听说读写,转变为与专业领域和智能技术更加融合的表达形式。员工不仅要掌握日常语言输出方法,还须具备应用行业术语的能力,以便在实际任务中轻松应对具体专业问题。以金融行业为例,国际金融市场分析、金融报告撰写等任务需借助英语完成,同时员工还要掌握智能分析软件,学会处理数据、提取信息的技能。另外,也需熟练应用智能工具,如使用翻译工具时,审核优化输出结果,保障内容优质与信息准确,避免技术生成的不完全性。
场景裂变:语言应用的复杂多元新图景。企业语言应用场景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更为复杂多样,面对面交流和邮件往来等场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语言应用的过去式。如今,线上视频会议、智能客服与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变得愈发重要。跨境电商领域要求员工能够运用多种语言进行产品推广、客户服务以及售后沟通等。智能客服系统的广泛应用也对员工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他们编写和优化语言话术,提高智能客服回复的准确率和客户满意度。跨国项目的线上协作则要求员工熟练使用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实时沟通,同时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风格以及时差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企业语言培训策略路径
精准定位,深挖需求制定专属培训方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规划应与员工语言水平和岗位需求相结合。企业应深入开展语言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内容、重点与目标,运用任务分析法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明确岗位所需语言知识与技能。国际市场营销岗位需重点培训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谈判技巧以及目标市场语言的营销术语;技术研发岗位需加强专业技术的英语培训、技术文档阅读与撰写技巧、国际技术交流中的语言应用能力等。与此同时,不定期用多元分析法评估员工现有语言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为企业的个性化培训提供依据。
智能融合,构建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培训模式。构建智能化培训平台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可使员工拥有个性化的学习,方便平台依据员工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与习惯自动推送内容与题目。语音识别分析技术可为员工口语练习提供实时反馈纠正建议;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对写作练习中的语法语义给出改进意见;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结合,能创建沉浸式语言学习环境,模拟商务场景,让员工在虚拟中交流实践经验。线上借助人工智能平台自主学习,线下集中面授,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融合开展混合式培训,可进一步促进员工互动交流。
动态优化,多维评估驱动培训持续改进。可建立科学且合理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通过多元化评估方式持续性跟踪优化。具体而言,可增加实际语言能力应用的评估内容,通过模拟业务场景,对员工的语言沟通与问题解决能力开展考核。同时,通过员工收集工作中的语言应用反馈,了解实际工作的培训内容实际助益程度。培训方式、师资水平、培训内容等模块的评价则可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收集,依据评估结果、策略与方法及时优化,不断改进内容,持续提高培训质量。
社群协同,构建共享共促的语言学习生态系统。企业内部可以创建语言学习社群,让员工在群里分享语言学习的心得技巧以及工作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案例经验。企业社群要定期组织线上线下交流活动,譬如设立“语言角”,让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组织主题演讲比赛,提升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借助案例分享会探讨国际业务中的语言难题与解决方案等。社群还应及时收集员工语言学习与应用情况反馈,及时调整企业培训策略和内容,使培训与实践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搭建知识共享平台,供员工上传、下载语言学习与业务相关的资料,如专业术语表、翻译技巧文档、国际商务礼仪指南等,实现知识传播与日常积累的并行。
校企联动,整合资源开拓培训新路径。企业与高校要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借助高校语言教学资源和科研力量,为员工提供更加系统深入的语言培训。可以邀请高校语言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开展定制课程,针对特定行业需求和业务场景传授专业语言知识与技能。邀请高校语言研究团队,深入研究、评估企业语言需求与培训效果,为培训策略的制定提供专业建议;利用高校图书馆、语言实验室等资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此外,企业在春招、秋招时可以适量接收高校相关专业的实习生,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未来,企业应进一步拓展业务板块,应对不断演变的语言需求,以探索高效率与个性化的培训方法,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助力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本文系校级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创’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K2024A009);校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以安徽省高职院为例”(项目编号:2023xjjy1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