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湛江日报
4月16日,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组织精神心理专家团队、护理骨干及党员志愿者走进霞山区步行街,开展心理健康义诊宣传活动。(4月19日《湛江日报》)
心理健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大影响。如今,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延伸至青少年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社交媒体上,极度厌学、沉迷电子游戏、离家出走等事件不断。如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很多,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家长的关注度不够,对孩子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不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足以起到完全干预孩子心理危机的作用;专业的心理诊疗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短缺;学生学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自身的抗挫折能力跟不上;网络中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对症下药,方能治标治本。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教育部要求中小学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这些心理健康课,究竟是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发挥了关键作用,还是流于形式,成了“走过场”的尴尬存在?有的学校,还是把“分数”置顶,虽然口头上说德智体美劳样样重要,但实践中还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等”“放一放”“拖一拖”。本质上说,还是没有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重视起来。比如在专业力量的配备上,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数量少、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忙,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时,就很难及时发现每一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但现实中,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视不足,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有的家长缺乏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无法及时察觉孩子的心理变化,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又往往不知所措。比如有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小时候还会跟父母无话不谈,但到了一定年纪就开始逆反,基本什么都不跟家里说,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表现。
由此观之,各方力量更加积极参与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就很有必要。医院、心理咨询机构等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心理健康义诊、讲座等公益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比如这次报道中提到的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走进霞山区步行街,开展了以“关爱青少年 健康‘心’生活”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义诊宣传活动,就多多益善。另外,社区也可以联系医院、心理专家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社交平台,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针对网络负面信息影响,相关部门需加强对青少年接触平台的内容监管,同时扶持优质心理健康科普内容创作,让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成为主流。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是教育的“选修课”,而是成长的“必修课”。给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点赞,期待湛江能建立起家庭、学校、医院、社会、技术协同发力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