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信号姐。
问大家一个问题:工作这么多年,你们都存了多少钱了?是抠抠搜搜积攒下来的呢,还是自己的工资其实就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呢?
你有没有算过,如果你现在停止工作,你的存款能撑多久?我猜大部分人的答案应该都是个位数。
毕竟,在这个被各种规则给绑定的时代,想要透口气都不是有那么容易的!
我们要么在996里透支身体,要么在房贷车贷里当牛做马,要么在“传宗接代”的社会压力下被迫结婚生娃...
似乎我们连想要说出“我不要这些”的勇气,都有点难。
但最近,刷到了一位字节女员工爆料,却让人破防了:自己33岁,
存了240万,
没有房贷车贷,
也不打算结婚生娃,
现在目标就是再干两年凑够300万直接回老家躺平。
当时,刷到这条帖子的时候,可以说引起很大的争议。
有人骂“又来个凡尔赛的”,有人酸“我竟然连24万都没有”,当然,更多的人还是默默点了个赞。
不过,她这种行为看似潇洒,但实际上,却是给咱们打上一剂清醒针:我们总是拼命奔跑,但其实都只是为了有资格停下。
咱们总是天真地以为努力工作就能过上幸福生活。
但现实却是工资追不上房价,加班换不来尊严,经验在35岁中年危机(现在也在慢慢被压到32岁了)面前基本一文不值。
而且,更可怕的是,学历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薪资却反倒一降再降,职场上,每个人的底线都是在践踏中继续践踏。
你说,咱们像不像是在玩逃生游戏?
父母那辈虽然穷,但确定性很强——分房、接班、退休金。
但现在呢?35岁失业、65岁延迟退休,中间可能还得自己攒养老金。当社会把大多风险转嫁给个人时,我们除了疯狂存钱还能怎么办?
而且,更离谱的是,现在就连“反内卷”都成了生意。
知识付费教你“副业创收”,理财课忽悠“被动收入”,小红书博主靠拍“田园生活”接广告...
所有人都在教你怎么逃离,却没人说清楚:如果逃离本身也要这么卷,和上班有什么区别?
或许,我们唯一的出路还是“清醒地苟着”吧!
毕竟,想成为那字节姑娘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是别把极端案例当普适答案了。
对于多数人来说,更现实的做法可能是:
说到底,我们这代人的困境还是在于:既不能像父辈那样“认命”,又无力改变系统规则。
或许我们真正的成熟,应该是学会在铁屋里开扇窗:继续上班,但不再被老板PUA;努力存钱,但不把人生押给某个数字;可以躺平,但保持随时能站起来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