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加强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普及——食育培训“第一课”走进校园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4-21 09:03
社保公积金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为进一步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和营养膳食管理水平,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预防肥胖等健康问题,创新食育进校园模式,2月25日,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食育公益项目支持、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北京市丰台区承泽小学承办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和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培训第一课在承泽小学举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李凤琴担任“第一课”主讲人。

赵文华以“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为题授课。她指出,体重是反映全生命周期健康状况的最重要且最容易获得的指标之一,而实现体重健康的关键在于吃动平衡。她通过详细案例,讲解了如何判断儿童的体重状况,包括生长迟缓、消瘦、超重和肥胖等不同情况,强调通过测量身高和体重,可以快速了解孩子的营养状况,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赵文华提出一系列实操性强的建议。如合理膳食:坚持食物多样,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鱼、禽、蛋和瘦肉,少油、少盐等;身体活动:中小学生每天应达到身体活动推荐量,减少静态行为;定期监测体重:通过定期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时了解孩子的体重健康状况。

李凤琴结合具体案例和相关数据作了《“食”刻把关守护校园“舌尖安全”》培训。她详细解析了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引发校园食源性疾病的常见食品种类等,并提出了包括采购验收、食品加热、生熟分开、清洗消毒、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等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十个方面的科学建议。李凤琴提醒,春季是野菜和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学校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相应科普宣传,教育学生不采不认识的野菜和蘑菇,不采环境卫生差的野菜和蘑菇并正确烹饪。通过科学管理和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

在互动交流环节,两位专家还分别就如何开展校园食育工作、食品安全知识普及、预制菜等话题与现场听众展开交流。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朱长学在致辞中强调:“食育要从娃娃抓起,食品安全科普应从学校抓起、全社会落实。”近年来,报社不断加强食育宣传、创新食育形式、普及食育知识,为构建食育长效机制建言献策。报社全力打造的公益宣传平台“食育中国”App正式发布,广泛涵盖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反食品浪费、食育小记者等多个公益主题板块,向食品行业从业者、校园师生及广大消费者提供365天不间断的食品安全与食育资讯、专业膳食营养指导及公益培训服务。

目前,丰台区承泽小学已将食育课程作为学校的重点教育项目,全力推动其深度开发与全面实践。承泽小学校长王欢表示,“食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是塑造学生健康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传承文化以及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关键途径。”下一步,承泽小学将携手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打造全国首个食育中心,推出丰富多彩的食育活动,助力校园食育深入实践。

校园食品安全和食育理念的普及,事关学生身体健康及国家人才培养大计。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总编辑李涛介绍,近期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都为强化校园食品安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体重等提供了重要遵循。本次培训活动拉开了中国食品安全报社食育培训的帷幕。紧随其后,相关培训视频将在“食育中国”App上线,作为为广大校园师生提供专业膳食营养指导及公益培训服务的重要素材,向全社会开放共享。

【来源:京报网】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拓荒牛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