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化之根,把握自信之本

作者:王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4-21 11:01
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 - 运营部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探寻文化之根,把握自信之本

——谈何大新专著《文化土壤论》的观点亮点

□何清平

  由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作家何大新所著的《文化土壤论》,在国内外学术界首次“专”从文化土壤角度,探究文化本源基因与诸多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首创文化土壤理论框架,首次对文化土壤理论及其各个分支进行较为详尽的阐释。

  “何为文化?”“何为文化土壤?”为什么说文化土壤影响乃至制约一个国家或民族生存发展、兴衰成败?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文化实力和经济实力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怎样客观理性地看待今天的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

  何大新通过科学的严谨性、思辨的哲理性、广博的知识性,在《文化土壤论》中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全球视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探讨了文化土壤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对文化和人类发展的影响,揭示了文化与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强调培植和优化文化土壤的重要意义。

  全书观点新颖,分别从引论、综论、分论3个部分进行论述。

  引论总体论述“该关注‘文化土壤’的极端重要性了”“清醒认识和评价中华文化的现状”“拥抱世界文化,振兴中华文化”;综论分别从“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土壤”“世界主要文化圈形成的土壤特征”“中华文化形成的主要特征”等8讲展开论述;分论则从“文化土壤与民族”“文化土壤与宗教”“文化土壤与哲学”等16讲,阐释文化土壤背后的诸多本源内涵及其对各种文化形态和社会领域的影响。何大新提出,振兴文化是所有振兴的根本。

亮点之一:构建了文化土壤理论框架  何大新在书中写道,文化有3个层次:生存文化、社会文化、意识文化,而文化土壤是生成和造就各种文化形态的基因、DNA。何大新把文化土壤分为3个层次:环境土壤、社会土壤、意识土壤。这3个层次的文化土壤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文化生态。“文化土壤所产生的力量改变了人类的客观存在与历史。”何大新在学术界首次提出文化土壤理论,搭建了文化土壤的理论框架。

亮点之二:人是从“土”里长出来的  书中写道:“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是动物,而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人是植物。有什么样的文化土壤就会‘长’出什么样的人。”“世间每个人都有双重身份,一个是生物身份,一个是文化身份。父母给了我们生物基因,在生物上生育了我们。文化土壤则从思想文化层面,或有意识地教育培养,或潜移默化地影响,在文化上把我们造成如今的模样。”“每一部小说、电视剧,都是由具体的人创作的,而真正的作者是作者产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红楼梦》等,莫不如此。受文化土壤影响的作者创作了它,而它一旦问世,又成为文化土壤再影响人。”

  世界上所有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成功,均源于其文化土壤的优良成分,而其暴露出来的弊端皆源于其文化土壤中的不良因子。文化土壤是文化的“根”,先有文化土壤,后有文化。

  在历史上,一件历史事件的出现,一个历史人物的诞生,看似偶然,但从文化土壤的角度分析,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着必然,是文化土壤孕育了这个事件、这个人。文化土壤的优劣,影响乃至制约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存发展,兴衰成败。

亮点之三:跳出纷争看本源  何大新在书中写道,大国崛起,表面上看是经济、军事的崛起,本质上是文化的强大。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和较量,直观表现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深层次则体现在思想文化、制度、科技、教育等领域。最终的较量,实际上是文化土壤的质量较量。

  读了《文化土壤论》,有利于看清当今世界纷争之源。在世界快速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视文化土壤这个根源。厚植中华文化土壤,已刻不容缓。

亮点之四:人类文化的最高点是保护地球  保护地球,才是人类文化的最高点。在此前,理论界、学术界还没有这样鲜明而独特地提出这个观点。何大新在《文化土壤论》中写道:“文化”是社会学概念,而“地球”则是地理学概念,二者似乎不在一个范畴。其实,二者距离并不远——地球孕育了人类,孕育了文化。

  人类进入智人时代后,开始猎杀动物、砍伐森林。工业革命出现后,这种破坏达到历史之峰。过度的猎杀和砍伐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出现危机。

  人与地球究竟是什么关系?何大新认为,只能是“赖以生存”。人类与文化伴随已有上万年,是谁给了人类这个资格?地球。然而,地球的资源有限,承载能力也有限。“保护地球”应成为世界各种文化的共同责任,是地球考验人类是否真有文化的大课题。因为,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的破坏行为并不会影响地球的生存,只会影响自己的生存。

  《文化土壤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中华文化的振兴有着深厚的情怀。作为一名人文学者,何大新以宽阔的胸襟、崇高的境界,胸怀天下人类历史,遍访中外文史之地,10多年辛勤耕耘、修改、打磨,使《文化土壤论》横空出世。

  本书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的人文社科读物。对人类历史文化怀有敬畏尊重之心者,对人类命运前途关注者,对振兴中华富有家国情怀者,不可不读《文化土壤论》。

  (《文化土壤论》,何大新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4年4月)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