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场高管间的“隔空对话”将美团与京东的竞争推至台前。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社交媒体直言京东外卖“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并暗讽其“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则回应“不打无价值的口水仗”,呼吁关注骑手保障与社会责任。
这场交锋看似是公关话术的较量,实则揭开了两家巨头在即时零售、外卖战场长达三年的恩怨纠葛,以及未来商业生态的深层博弈。
01.
跨界抢饭碗
美团与京东的竞争早在2022年便埋下伏笔。
彼时,美团在财报中首次将“美团闪购”从新业务划归核心本地商业板块,与外卖、到店业务并列,标志着即时零售成为战略重心。
这一调整直接刺激了京东——作为即时零售的早期探索者,京东早在2014年便推出“京东到家”,依托达达的配送网络布局同城配送,却因品类单一、流量不足陷入停滞。
“弄X你的未必是同行,一般是跨界”,面对美团在即时零售业务上的大举扩张,京东就公开要表示进军外卖业务。
时任零售CEO辛利军宣称将利用达达的运力“改造餐饮配送”。
但正当双方已经拉开架势准备大干一场时,美团和京东又各自陷入了更大的危机。
京东卷入电商低价混战,美团则疲于应对抖音本地生活的冲击,这场对决被暂时搁置。
直至2025年初,京东以“品质外卖”为矛、百亿补贴为盾高调杀入战场,美团才真正感受到威胁。
京东不仅承诺商家“全年免佣金”,更宣布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直击美团众包模式的社保痛点。
于是美团又举起了“即时零售”的大旗,宣布将于本周成立独立品牌“美团闪购”。
这场迟到3年的决斗,终于打响了。
02.
外卖战场,京东大举进攻
京东不想做第二个饿了么,他的对手只有美团。
商家0佣金、百亿补贴、品质外卖、骑手社保,几乎是照着这些年商家、骑手、顾客三方对外卖行业的不满意清单做了对应的策略。
美团商家抽佣多,京东就做0佣金;美团外卖餐饮监管差,京东就做品质外卖;美团骑手没社保,京东就所有全职骑手上社保。
几板斧下去,各方都有了满意的解决方案,京东外卖在舆论场上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迫使美团、饿了么大哥二哥跟在新来的三弟后面亦步亦趋地搞改革。
赢了口碑的同时,京东外卖的增长也不错。
经许冉估计,本周开始,京东外卖餐饮的日单量将突破500万单。
虽然对比饿了么平均的2000万单、美团的5880万单还差着好几个数量级,但京东外卖已经初具规模。
除了餐饮外卖,京东和美团在买药外卖上也已经展开了“商战”。
京东在最近做了一个“减肥领奖金”活动,主推京东买药秒送,联动线下的买药门店,按照活动说明,成功减重1斤,就会有100元的现金奖励,算是把《西虹市首富》的经典桥段搬进了现实。
而几乎是同时期,美团买药也推出了和体重相关的活动,京东是减重给奖励,美团这边完全相反,是体重没减下去给赔钱。
网友们纷纷调侃可以两头押注,风险对冲。
03.
美团开启广告战
在即时零售战场,美团已经对京东“贴脸开大”——从美团外卖独立出来“美团闪购”在今天放出了自己的首个广告。
这条今天刚发布的广告中,罗列了众多“闪购”对比“网购”的优点,而最有意思的是美团闪购用的头像是美团外卖的袋鼠,而网购的图标,是一条狗。
网购、狗这俩元素加一块指的是谁,不言自明,如果还不够明显,美团还直接放了“你的东东再等等”的文案进去。
美团还在这个广告里罗列了除了快之外,闪购能够解决的痛点:即时的需求、需要抢购的场景等等。
相比较起步虽早,但一直不温不火的京东即时零售,美团近些年依托外卖的优势,已经打开了相当一部分即时零售的市场。
大家比较熟知的美团外卖“i人买 iPhone”,就是美团外卖即时零售业务的广告,在营销上,美团对即时零售是非常看重的。
根据开篇的王莆中发言中提到的数据,美团的非餐饮品类订单量已经突破1800万。
2024年Q3,美团闪购在3C家电订单量达京东全站四成,其中电脑办公类商品订单量反超京东,手机通讯类订单量超京东四成,日化、乳饮等高频类目增速均超50%。
通过闪电仓(3万个前置仓)的扩张,美团试图将配送优势从餐饮延伸至全品类,挤压京东的传统电商腹地。
京东目前的即时零售,则是围绕刚推出的京东外卖,以外卖为流量入口,引导用户购买超市、3C等高价商品。
虽然订单量远不及美团,但京东多年积累的商超、数码购物口碑仍然具有相当的效力。
扩张心切的美团,能否打掉京东这个“老师傅”亦未可知。
写在最后
从宏观角度讲,美团和京东的争斗可以说运筹帷幄,打击精准。
而回到消费者的视角,急速扩张中的京东外卖仍然存在不小的问题,包括商家的审核、利润的分配、以及送单系统等等,都是非常影响消费者体验与口碑的,对于一个正处于“攻城略地”的新品牌来说,这种负面仍要京东抽调相当的人力物力解决。
即时零售方面,众多消费者并没有形成相关的认知,仍然抱着美团外卖“小题大做”的态度看美团闪送。
美团和京东围绕外卖、即时零售的商战很可能会是一场“持久战”,双方都已经铆足了劲,而且这场可能改变市场格局的争斗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饿了么和阿里、抖音电商,甚至顺丰都已经蠢蠢欲动,未来的商业格局将会如何变化?门主和各位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