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西周“北京人”档案:微观视角下的燕国往事

作者:王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4-22 09:01
企业头条 - 宣传部

北京琉璃河遗址M1902墓出土的青铜器,以“太保墉燕”铭文定格了一个特殊历史时刻:召公封燕。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作册奂的人生轨迹恰似一部微缩版西周移民史:这位兼具殷周双重文化基因的西周燕国史官,延续着商人的饮食习惯与葬俗,又在周人的怀柔政策下实现了“阶层跃升”。

当召公的建城功绩镌刻于青铜,作册奂也因青铜器上的铭文穿透时空,成为解读分封制下个体命运的鲜活样本。


在琉璃河北城平民墓地,考古人员对36位墓主人进行“亲子鉴定”,其中的18 个个体构建起一组跨越四代的古代家族树,甚至能够看到一对夫妻存在三级亲缘关系。基因数据与陶器类型学研究形成双重证据链,为西周墓葬断代提供了全新标尺。当考古地层学遇见分子人类学,三千年前的家族伦理与社会结构正以数字化的方式重现。


从双重城垣到基因图谱,从大型夯土建筑群到青铜铭文,琉璃河遗址正以多维度的考古实证,重构着我们对西周文明的认知。这座“北京城之源”不仅见证着 3070 年前的都城初建,更通过器物、基因与文字的对话,勾勒出一幅分封时代的国家治理全景图。

编辑: 王琦

视频编辑: 刘奕达

美术编辑: 吕秀 李松

摄像: 李响

责编: 王琳琳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