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携新作亮相申城 畅聊《好天气》背后故事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4-22 10:01
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服务中心

东方网记者曾炟4月20日报道:19日下午,一场备受瞩目的文学盛宴在朵云书院・戏剧店拉开帷幕。著名作家苏童携其长篇新作《好天气》,与编辑家程永新、评论家张学昕和青年作家叶子齐聚一堂,共同举办“好天气,又见苏童”——《收获・长篇小说 2025 春卷》分享会,与读者们畅聊文学与创作。


《好天气》是《收获・长篇小说 2025 春卷》的重磅作品之一,小说聚焦江南郊区一个叫“咸水塘”的地方。这个城郊接合部的“咸水塘”,隔开了城与乡两个界限分明的世界,一边是塘西村,世代以殡葬业为生,一边是塘东街道,属于城市。两边同样叫作“招娣”的两位母亲,在同一天同一家医院分别生下了一个男孩和一对龙凤胎,由此展开两家宿命般恩怨纠结的故事……作者以精细入微的笔触探入市井红尘,穿越二十年的岁月,见证世道人心的残酷和温暖,遇见每个人生命记忆中的好天气好朋友好心情。

分享会上,苏童率先揭秘了《好天气》背后的创作故事。他坦言,这部作品始于 2014 年,最初设想是创作一首对中国郊区的挽歌,构建新时代的《聊斋志异》,后经多次修改压缩篇幅,最终于去年完成。

他还透露,这本书最初的名字叫《咸水塘史》,“我原来自己觉得咸水特别适合高大上的品位,但发现我所有北方的同学一听《咸水塘史》这四个字流露出非常茫然的表情,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搞不清楚塘是个什么东西,是什么概念?”

那到底叫什么好呢?苏童表示,小说里面有很多县城的名字,写到很多天气,白天气、酸天气,他还想过叫《白天气》,但又想到美国作家德里罗写过一个小说叫《白噪音》,很有名,这样就有点重复。于是,就最后定了这本书叫《好天气》。


“读这个小说让我想到布尔加科夫《大师和玛格丽特》,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的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看起来不属于主流,但这部作品可以媲美《大师和玛格丽特》。”程永新从编辑视角分享了对《好天气》的独特见解。他称赞该作品好读且充满深度,小说中现实与超现实的交织描写令人惊叹,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精神探讨,可媲美经典作品《大师和玛格丽特》。同时,他高度评价苏童对人物的刻画,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栩栩如生,作品中更是金句频出。

张学昕从评论家角度分析,指出《好天气》在叙述理念上的变化,通过灵异元素的运用,挑战现实与理念,隐喻和象征手法的大量使用,赋予小说更深层次的内涵。“《好天气》有一种不易察觉的地方,在整个小说的叙述里面,他的理念发生的变化。我在做评论的时候用了一个‘灵异密码’的说法,最早他写过鬼魂的小说是短篇《樱桃》。”

在叶子看来,她觉得这本小说的叙述视角很特别,“他讲了‘我’,大多数小说作家当使用第一人称‘我’的时候,会试图让读者了解‘我’身上的事情,但《好天气》中‘我’,我看到的‘我’父亲、‘我’母亲、‘我’弟弟的故事,唯独没有‘我’的故事。”

另一个让叶子深有感触的是小说中的提到女性的故事。《好天气》从线索上来讲是一个找儿子的故事,但这个小说的灵异这条线索是完全女性的,就是那个不被重视的姐姐——“招娣”。“为什么中国人用这么多的‘招娣’‘喊娣’‘唤娣’,尤其在父母眼里,他们觉得女孩子的存在就应该带一个‘娣’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是中国特别的现象,几千年来的乡村文化,男尊女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习俗,是某种思想,这种思想是特别有害的。”叶子分享道。


值得一提的是,《收获・长篇小说 2025 春卷》除《好天气》外,还刊载了七堇年的非虚构《从“巴蜀哥尼亚”到巴塔哥尼亚》、徐风的散文《器隐录》等佳作。此次分享会作为“收获首发”品牌系列活动的首场,意义非凡。活动最后,《收获》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进行交接,预示着《好天气》将以图书形式与更多读者见面。这部充满魅力与深度的作品,有望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广大读者期待与品读。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拓荒牛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