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是春天里的人了| 第4197期
▾ 点击收听 ▾
翦彩
作者:李远 [唐]
为你读诗:莜 筱 | 文艺工作者
李优然|小学生
翦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
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
-关于作者-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少勤学, 有大志。唐文宗大和五年登进士第。
已觉新年至,已觉春心动
「留言」:分享你的小年夜活动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
——摘自《季羡林清欢五卷》
时间不语,只是一味地流逝。小年一到,新年便成眨眼之间的事了。
老舍先生曾写小年习俗:“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而到了今天,连糖也吃得少了,祭灶的习俗演变成了对回家行囊的准备。古老的仪式慢慢成为历史书页上泛黄的文字,唯有对春节的期待鲜亮至今。
人们从天南地北出发,翻山越岭,一路风尘仆仆,回到家乡,如回巢的众鸟。唯有过年,能让我们迁徙至此。
对年的期待,是对假期的期待,对团聚的期待,对故乡的期待;也是对无涯的时间之海上看到中途停靠点的期待,是对新春的期待。西历一月其实是冬天的月份,唯有过了春节,春天才真切起来。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于是还未冬尽,已觉春心动。我们期待春天,正是期待日子带来新的奇遇。而我们永远无法在想象中预知,未来究竟会带来什么。
就像当初在课桌上字斟句酌,写下一封又一封给远方笔友的信时,我们默认它们将永远只是一纸空文,没有信封可装,没有邮筒可投。谁也不曾想到多年以后,回信竟一封接一封地涌来。
原来,那些我们曾以为只是向虚空投掷的岁月,背后自有时间接住。
所以,未来才值得期待,新春才让人雀跃;所以,每一次开始,我总是蠢蠢欲动,总是斗志昂扬,觉得无限可能就要发生。尽管并不确切地知道那要发生的是什么,甚至不知道是好是坏。
但一切未知,一切才令人惊奇。正是这种模模糊糊的期待,让人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觉得新春的生命终将盛大繁茂。
“柳上烟归,池南雪尽。”每一个冬日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而我们,我们现在就满怀期待地等年来吧,等那些热闹的、亲切的喧哗,那些恼人的、愉快的唠叨到来。
然后再等待日子流逝,等待春来,接着便去奔赴那未知而广阔的春天。图片
编辑 | 33 审校 | 西格玛
头图|[明]陈洪绶
插图 | [清]董诰;[清]姚文瀚
配乐 | 马琳《烟雨江南》;雨法雨《静空灿烂》
(内容来源于“为你读诗”)
责编:赵骏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