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淄博高新区华侨城小学以AI赋能教育
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
本报讯(记者李红 通讯员赵喆 丁紫杨)近日,一场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的分享会,在淄博高新区华侨城小学教师大会上精彩呈现。学校信息处主任于恺作为此次分享的“主角”,以其专业的见解和生动的演示,为与会教师们开启了一扇通往AI赋能教育的大门,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领域也正经历深刻变革。华侨城小学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积极探索“AI+教育”新模式。于恺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分享中,于恺着重介绍了智能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智能体的引入,如同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源泉。通过智能体实现“双师”课堂,这一举措具有深远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而智能体凭借其强大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能及时给予准确回应。智能体还可以模仿教师的形象、声音,仿佛实现了教师的“复制”。这种独特的呈现方式,让课堂讲解更具表现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与课堂互动趣味性。
除了智能体的应用,会上还现场演示了“即梦AI”和“可灵AI”在视觉化教学中的惊人突破。这一环节让在场的教师们大开眼界。只需上传静态图片,AI就能让画面中的物体“活”起来,生成动态演示或情景动画。对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而言,这无疑是一项可应用教学的创新。例如,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原本抽象的细胞结构、天体运行等知识,通过AI的动态演示,变得直观可感,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场景的动态还原,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的变迁。这一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沉浸式体验,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
此次分享会,标志着华侨城小学在“AI+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学校深刻认识到,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紧跟科技的步伐,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未来,学校计划开展专项培训,为教师们提供更多学习和掌握智能技术的机会。通过这些培训,教师们将更加熟练地运用AI技术,将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华侨城小学校长彭刚表示,在打造更具未来感的高效课堂道路上,学校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相信在学校的积极推动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课堂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学生们将在更加生动、有趣、高效的课堂上茁壮成长,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