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黄石日报
为响应第30个世界读书日,近日,某单位向全体职员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在一个月内读完一本书。这一要求看似轻松,却仍有人心生抵触,他们认为读书是学生时代的任务,踏入社会后,只要所从事的职业不直接与书本相关,就无需再强调阅读。然而,笔者对此观点难以认同,坚信读书是贯穿一生的必修课。
为何说读书是一辈子都要做的功课?因为阅读的价值不可估量。
首先,经常读书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知识和经验。通过读书,可让我们获取知识和经验,让我们轻松面对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使工作变得顺利和高效,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自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促进人的成长进步,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长时间不读书,会使人变得闭目塞听、孤陋寡闻,最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其次,经常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全世界都需要它,离不开它。换一个角度说,一个人书读得少,就会“营养不良”,变得少知乏智。书读得多的人往往神采飞扬、口吐莲花,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书读得多的人,他的谈吐会变得高雅,举止会变得优雅,整个人的气质会变得超凡脱俗。
除此之外,经常读书还可以促成家庭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在家庭内部,长辈爱读书,晚辈也会从中受到感染。几辈人都热爱读书,就会形成“诗书传家”的优良家风。一所学校,读书氛围浓、学风好,这所学校会成为一所名校。一座城市,如果市民都热爱读书,这座城市会成为一座文明优雅的书香城市。一个国家,如果国民都崇尚读书,热爱学习,这个国家一定是一个志向远大、充满希望的国度,一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读书是人一辈子都要做的功课。学生时代,读书是为将来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打基础;工作期间,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本领更高,能力更强;退休以后,读书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更好地散发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