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成福建“活妈祖”?这场盛典让内娱看清啥是真顶流

作者:拓荒牛 分类:默认分类 时间:2025-04-24 13:04
注册公司服务中心 - 财务

4月19日到20日,福建湄洲岛的妈祖祖庙火了——不是因为千年香火,而是因为一个叫刘涛的女明星。

万人冒雨守夜、一级警督护航、省级领导作陪……这场本该庄严肃穆的妈祖诞辰1065周年庆典,硬是被她的出现搅出了“顶流”的热闹劲儿。

但奇怪的是,没人觉得她“抢戏”,反而说:“这才是妈祖该有的排面!”

从“荧屏妈祖”到“人间代言”:13年,她把角色活成了信仰

故事要从13年前说起。

2012年,央视要拍《妈祖》,剧组找了一圈演员,没人敢接——妈祖在福建人心里是“海上守护神”,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演砸了就是“冒犯神明”。

最后,刘涛站了出来。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做了两件让福建人彻底服气的事:一是亲自去妈祖庙“掷杯问卜”,三次得到“圣杯”(神明允许的吉兆)才敢接戏;二是扎根湄洲岛半年,跟着老渔民学方言、看祭祀,把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琢磨得透透的。

播出后,《妈祖》收视率飙到5.137%,福建渔民直接把她的剧照贴在渔船里当护身符,甚至有家庭把她的画像供在神龛上。

13年后的今天,当刘涛以“妈祖文化全球推广大使”的身份回到湄洲岛,信众们的反应比当年更热烈——4月19日“守夜庆诞辰”,她冒雨献寿桃,深鞠躬5分钟,衣摆浸透泥水也不躲伞;4月20日春祭大典,她梳着“帆船头”(湄洲女传统发髻)、披着凤凰刺绣披肩,连省级领导都朝她双手合十。

有老信徒红着眼眶说:“当年看她演妈祖,就觉得这姑娘是妈祖托生的;现在看她献桃,真分不清哪个是戏里,哪个是戏外。”

内娱“顶流”的新定义:不是热搜,是刻进地方血脉的认可

这场盛典最扎心的,是内娱“顶流”的对比。

平时那些靠热搜、打榜刷存在感的明星,要是来湄洲岛,别说一级警督护航,连挤进人群都难。

但刘涛的待遇是:身边围着一级警督(警衔两杠三星,一般不出动),台上坐着省级领导,信众们举着手机喊“涛姐”比喊“妈祖”还亲。

为啥?

因为她的“顶流”不是流量堆出来的,是13年用真心换的。

看看数据就明白:她担任推广大使后,湄洲岛搜索量暴涨300%,特色民宿预订排到半年后,五一假期订单同比涨了320%;莆田的土特产包装印上她的剧照,“涛姐同款祈福套餐”卖得比普通香火钱贵三倍;连文旅局都承认,《妈祖》剧每年给当地带来超百亿收入。

网友说得直白:“那些蹭传统文化热度的明星,来这里试试?涛姐能站C位,是因为她把文化当信仰,不是当KPI。”

刘涛给内娱敲的警钟:真顶流,要能接住千年信仰

现在再看网友的争议——有人说“明星代言传统文化是贴金”,有人说“这是年轻化破圈”。

但数据不会说谎:刘涛的抖音变装视频(红披风湄洲女造型)点赞超690万,评论21万;莆田官方授予她“文旅推荐官”,是因为她的影响力能把“妈祖信俗”这个人类非遗,从福建的“地方信仰”变成全国的“文化符号”。

更难得的是,她的“推广”不是摆拍。

活动现场,她主动和信众打招呼,没架子;献桃时,三鞠躬、行“三献”(传统祭祀仪式),每个动作都像学了半辈子;连她丈夫都跟着去妈祖庙,不是作秀,是被她的虔诚感染。

就像郑佩佩当年写给她的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她做到了。

这场盛典,其实给内娱提了个醒:真正的顶流,不是热搜第一,不是粉丝打投,而是能接住一方水土的信仰,能让千年文化在年轻人里“活”起来。

刘涛用13年证明:当明星把角色当信仰去演,把文化当责任去推,观众和地方会用最真诚的热情,还你一个“真顶流”的称号。

毕竟,能被1065年的香火认作“代言人”,这排面,内娱有几个明星接得住?

当前用户暂时关闭评论 或尚未登录,请先 登录注册
暂无留言
拓荒牛推荐
版权所有:拓荒族 晋ICP备1700247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