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花的传说中,以农历中的十二个月令的代表花,于是有十二月令花神之传说。在众花争艳的四月,牡丹以其国色天香之姿,当仁不让地成为花中主角。可你知道吗,在这芳菲四月,被奉为牡丹花神的,竟是那位仗剑天涯、饮酒赋诗的诗仙李白!这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组合,背后藏着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
李白与牡丹的不解之缘
在唐代,牡丹因其华丽的外表和浓郁的香气,被誉为“花中之王”。唐玄宗时期,牡丹更是成为了宫廷中的宠儿。有一回,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不可用旧日乐词。于是,命人速速召李白前来赋诗助兴。
当时的李白,或许还沉醉在长安的酒肆之中,被召入宫时,仍带着几分醉意。可这醉意并未影响他的才情,反而让他文思泉涌。面对盛开的牡丹和倾国的贵妃,李白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写下《清平调》三首。其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更是成为千古绝唱。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把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既赞美了牡丹,也歌颂了贵妃,更讨得了唐玄宗的欢心。这段故事,不仅成为了文坛佳话,使得牡丹与李白的形象紧密相连,也让后人将他尊为牡丹花神。
李白为何能成为牡丹花神?
诗歌风格与牡丹的契合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牡丹作为“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华丽和圆满。这种外在的华丽与内在的浪漫,与李白的诗歌风格不谋而合。可以说,李白的诗歌赋予了牡丹更多的文化内涵,而牡丹的华丽与富贵也衬托出李白的非凡气质。
人格魅力与牡丹精神的共鸣
李白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他不愿屈服于权贵,追求精神的自由与洒脱。而牡丹也有着“违抗武则天诏令”的传说。
传说,某年冬天大雪纷扬,唐朝女皇武则天看到梅花遍开,心里十分高兴,就下旨一道,命令百花盛开。隆冬时节,百花凋敝,武则天这个非分的要求实难满足。然众花惧其威,不敢违命,一夜之间发蕊开花。武后观之,志得意满。不料行走在花丛之间,竟见牡丹抗命不开,女皇大怒,遂将其贬至洛阳。牡丹抵洛的时候,正值春日,于是众花竞相吐艳,迎风怒放。女皇闻听更怒,命人放火烧花,牡丹历火后叶枯枝焦,但盛放如故,“焦骨牡丹”之名自此遍传天下。
牡丹这种不屈不挠、追求自由的精神,与李白的人格魅力形成了共鸣,使得他成为了牡丹的最佳代言人。
牡丹花神的其他说法
尽管李白被广泛认为是四月牡丹花神的代表人物,然而关于四月花神的人选,实际上还流传着诸多其他说法。
丽娟:汉武帝的宠妃
丽娟,汉武帝宠妃,史载其“玉肌柔若无骨,呵气如兰”,更以歌艺冠绝后宫。《洞冥记》记载,武帝建芝兰殿,植异香牡丹千株,丽娟常于花间轻歌《回风》之曲。歌声起时,庭中花瓣纷飞如雪,与罗裙共舞,谓之“曲庭飞花”。武帝痴迷其姿,以琉璃盘承落花,称“此乃丽娟魂灵所化”,甚至命人以金铃系于殿檐,听风铃与歌声相和。
欧阳修:牡丹专著的作者
欧阳修亲睹“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说白了就是,洛阳人都喜欢花,无论什么身份的人都喜欢插花,就连街上挑担子的苦力都不例外。
于是,基于洛阳的这个习俗,欧阳修遍访城中每个花园,寻觅牡丹佳品,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的习俗都作了非常详尽的考察和研究,撰写出了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因此,他被人们尊奉为牡丹花神。
宋·欧阳修像
貂蝉:美女与牡丹的传说
传说,貂蝉是陕西米脂人,那里有个貂蝉洞,相传是她出生的地方。貂蝉小时候十分爱哭,奇怪的是,只要把她抱到院子里的牡丹花下,哭声立刻就停止了,而且还用小手抓着牡丹花吃。她在牡丹花旁跳舞,周围的牡丹花也会跟着翩翩起舞。因为她是吃壮丹花长大的,所以出落得就像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一样。
四月的花神究竟是谁?从历史到文化,从诗歌到精神,李白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他的诗歌不仅让牡丹的美丽流传千古,也让四月的春天充满了诗意与浪漫。下次当你漫步在牡丹花海中,不妨想想这位与牡丹有着不解之缘的诗仙,感受他笔下的“云想衣裳花想容”。
你心中的四月花神是谁呢?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牡丹的诗句呢?
快来评论区留言分享吧~
图文综合自加布说非遗、王小朋、异路说花草、生如鸣花、视觉中国等